楊振偉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傳統營銷行業由線下轉變為線上,提高產品流通過程中經濟效益,為經濟體系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社會人才需求來看,網絡營銷體系的建設對行業領域人才提出更高的需求。為此,承接人才供給的高校教育需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教學管控計劃,建構以網絡營銷資源為基礎的教學體系,然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令課程教學內容可對學生日后工作起到促進作用,以提高專業教學的實效性。
網絡營銷課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其需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傳輸,令學生掌握基本的營銷方法,然后由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教導,以此來提高教育體系與社會體系的對接度。然而,從實際教學工作開展形式來看,大部分課程教學是以資源化、理論化為主,其本身在建構教學體系時,一般是按照定性思維的模式對課程內容進行針對化灌輸,這就造成營銷體系無法適用于當前社會動態的發展形勢,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固性思維,局限學生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的思維拓展。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實下,課程教學主體逐漸由教師轉變為學生,但受到傳統教育觀念以及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在課程教育開展時,課程教學仍舊按照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理論知識為客體的現象。同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這就造成單一化、枯燥化的教學機制,難以滿足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需求,進而令學生對此門課程產生枯燥乏味、興趣度銳減的現象。
課程模塊群的建設主要是從4 個方面來施行的。第一,職業素養模塊。其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保證學生在崗位工作中可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第二,專業知識模塊。此類教學模塊的設定,主要是對計算機知識、安全支付知識、管理知識以及營銷知識等進行專業化培訓,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清楚的認識到行業領域與專業之間呈現出的關聯性,然后通過自身儲備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在實踐工作中的效用。第三,應用能力模塊。此類模塊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在網絡條件下的操作技能進行相關培訓,保證學生可獨立完成網絡平臺的操作。第四,業務能力模塊。此類模塊主要是針對網絡營銷中的業務處理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設定出與專業內容相關聯的各類教學機制,保證學生學習過程中業務能力的有效提升。
課程導向標的建設主要是建立課堂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方案。依托于網絡平臺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通過講解的形式令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然后形成一種基于問題化、項目化為基礎的教學場景。在課堂教學時,則是通過模塊群的建設,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有序化講解,保證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可精準的對課外預習內容進行解讀,以此來提高知識接受的針對性。
網絡營銷課程本身所具備的實踐性較強,可以此為基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定,通過時間內容的確立為學生建構一個具有模擬化、動態化的教學場景,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通過時間的項目進一步解析出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此外教學場景的設定,必須脫離于傳統約束性的教學體系,依托于網絡資源對場景進行動態化設定,以此來提高教學內容與市場動態化行情的契合性,這樣便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進而對自身理論知識體系進一步認證,以此來提高網絡營銷實踐化模塊教學的實用性。
課程評價體系的設定,必須保證各類考核機制全過程作用到學生的學習階段與實踐階段,其應將傳統應試類教育的考核機制進行重構,加強課堂教學的監管,通過相關考評機制的建設,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行為以及學習行為進行相關約束。此外,必須加大學生實踐類考核的權重比,然后將學生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進行比對,查證出學生在當前時間段內學習方向,然后制定相關教育舉措,以此來保證學生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同步提升。在課程教育期間,還可令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通過互評的形式,令學生在課堂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局面,這樣便可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在實踐的教學工作開展時,也可有效杜絕敷衍類的學習現象,以此來對學生進行規范引導,保障學生學習方向是符合現階段網絡營銷課程的教學需求。
綜上所述,網絡營銷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為正確發揮課程體系的實際教學效用,需從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特性以及市場發展行情為出發點,分析出課程教學模塊化創新應遵循的原則,制定出可行性、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現階段的發展需求,進而為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