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守毅 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態勢,金融業改革不斷深化,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逐漸開始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度。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化,金融機構為了提升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開始對傳統的業務進行拓展,業務類型更為豐富,各個行業開始融合發展,保險業、金融業、信托業等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業務邊界開始淡化,與此同時實體經濟也開始參與到金融業務中。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商金融”更為盛行,對傳統金融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引領著傳統金融的革新。
其次,監管也逐漸從分業向混業轉變。當前我國在對金融業進行監管的時候運用的是“一行三會”式體系,各個主體根據業務類型、工作內容等確定監管內容,發揮了自身的專業效能,提升了監管效率與效果。然而,在混業經營時代,各個金融機構的業務逐漸開始融合,行業之間的邊界開始被淡化,這種分業監管模式已經難以發揮有利作用,導致大量區域面臨著監管真空,因此亟待對傳統的監管模式進行改革,從分業向混業監管過度。
最后,利率由央行統一向市場化過度。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央行主導利率浮動的制度,央行結合市場情況來控制利率浮動,商業銀行只可以在央行規定限度內進行一定水平的浮動。當前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資產證券化產品、理財產品等不斷涌現,特別是近年來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型理財工具涌現,央行控制利率表現出諸多缺陷,利率市場化特征更為明顯,已經成為重要的趨勢。
金融改革對基建項目投融資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使其融資渠道不斷增多,融資成本也有更高的可控性,與此同時,因為各種融資魚龍混雜,為政府監管帶來了諸多困難,因此很容易產生政府失靈或者市場失靈等情況,這導致內部審計面臨著諸多新境遇、新問題。具體來看,在金融改革背景下,基建項目的融資方式有如下幾個:
第一,PPP 項目融資。該種融資模式是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產生的重要融資模式,其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對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進行建設。這雙方之間是伙伴式的合作關系,通過合同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以確保合作順利完成,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在我國這種模式是近年來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但是在國外卻經歷了相對較長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第二,發行金融衍生品。發行金融衍生品也是近年來在金融改革背景下所產生的基建項目融資方式,通過這種模式能夠對風險進行規避,為基建項目的更好開展提供助推力。金融衍生品的類型是較多的,政府可以結合市場經濟的具體情況進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
在金融改革背景下基建項目投融資的方式不斷增多,融資渠道更廣,且利率更為市場化,這雖然能夠為項目更好地開展帶來諸多有利作用,但是也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投融資風險問題、資金管理問題等,所以審計范圍也應當進行拓寬。在金融改革之前,基建項目中審計工作往往是集中于生產、施工等領域,而在新形勢下,則要逐漸向投資和融資等方面拓寬,提升審計的全面性,更好地為基建項目的開展保駕護航。隨著內部審計范圍的改變,將會對基建項目監督起到更有利的作用,同時也會提升審計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價值。
審計方法會在很大程度上與組織目標存在聯系,我國相關的審計法律規范中規定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的時候要做好全面性分析與調查,要從多個層面出發對信息進行搜集,在做好全面論證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準確結論。就基建項目而言,如果利益相關者更為關注投融資等非常規目標,推動組織目標的改變,那么必然會對審計工作帶來影響,促進審計方法的改變。
雖然分業監管能夠使監管效率得到提升,但是也導致很多區域面臨著監管真空,監管所面臨的挑戰更大,而這些真空地帶也亟待進行監管,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方式來彌補分業監管的缺陷,而審計就是彌補這一缺陷的重要途徑。就基建項目來說,應當將內部審計嵌入到項目整個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監督,這無疑會增加審計監管的內容。
在金融改革背景下,基建項目投融資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所面臨的形勢也發生了改變,這對審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傳統的審計監督方式已經表現出較大的滯后性,難以滿足項目發展的需求,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所以應當在審計監督中積極引入新技術,借助于計算機互聯網開展對應的監督。審計人員要積極學習計算機審計有關的知識,結合基建項目的現實情況,采用現場跟蹤型審計模式,對整個項目做好監督。同時,審計人員還要做好基于XBRL 的實驗,分析其對審計數據運用、驗證等的影響,促進其與審計環境、管理流程等實現有效結合,更好地開展監督工作。
基建項目屬于綜合型項目,施工現場的情況較為復雜,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且經營管理也較為分散,這導致監管較為困難,因此為了提升監管的有效性,應當促進現場與非現場審計的融合。審計人員要對現場進行科學審查,對合同、賬冊、各種憑證等現場資料做好分析,以提升現場審計的科學性。如果現場審計較為困難的話,還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對基建項目實施遠程審計,對其資金流向、招投標、設備物資采購、勞務分包的合規性等進行全程跟蹤與監督。
內部控制測試也是審計中的重要方法,基建項目有效開展內部控制測試,目的在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了解,明確其有無得到有效執行。在實施項目投資決策的時候,有效開展內部控制測試,能夠明確各個控制活動的具體落實情況,及時找出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并為其改進提供較好的指導,如此提升內部審計的科學性,為項目的順利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審計人員要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來設定內部控制測試的流程、制定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在遵循各項要求的基礎上來實施內部控制測試工作,以提升審計的整體效果。
基建項目中的風險是較多的,有很多舞弊行為,且舞弊手段通常與收益存在較大的跨度,沒有直接性聯系,因此應當有效開展風險導向審計。比如在PPP 融資模式下,很容易產生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營運風險等,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對這些風險點進行仔細分析,結合這些內容來開展審計工作,如在基建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具體的融資模式、項目合作模式、管控模式和運行情況、資源配置及效果等進行審計,做好各個環節風險的管控,以提升審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建項目投融資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環境,對內部審計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新技術的不斷運用,拓寬了基建項目投融資的范圍,增加了投融資渠道,但是在渠道增多的背景下,風險也相對更多,因此必須要做好審計監督。本文首先對金融改革對基建項目投融資的影響進行了總結,然后總結基建項目投融資審計所面臨的影響,最終提出審計工作的開展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