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物資供應分公司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的增長也由追求速度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激活經濟發展的活力,同時也是國企改革轉型的重要模式。
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是粗放型,利用人口紅利優勢、低成本驅動。隨之而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和社會矛盾,導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因此亟須對現有的發展模式進行調整,推動經濟轉向集約型發展模式,深化改革,化解社會矛盾。由此,我國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主要的變化有兩個:一是發展速度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一直以來的發展動力已經面臨枯竭,如果進行經濟的改革和調整,就要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陣痛;二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具體包括產業結構、生產結構、要素結構等各方面進行優化升級,推動我國轉向產業鏈的上游發展[1]。在此背景之下,推動國企改革十分必要。
我國的國有企業發展時間很長,在社會經濟體系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一方面其經營和發展具有現代企業屬性,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經營并且獲取相應的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國企承擔著社會責任,在能源供給、交通運輸、保障就業等方面要發揮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國有企業的經營環境比較復雜,管理和改革存在困難。產權問題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國有企業的國有產權屬性,導致企業經營的效率得不到提高,但是完全地進行私有化又會失去國企的社會福利作用,因此最好的改革方式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活力,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在國企內的建立和完善,從而實現我國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引入民營資本,以此實現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如何引入、如何劃分權利,是一個困難。實踐中,一方面由于國有企業受到政策的扶持,利益既得者抵觸民營資本的加入,會設置障礙阻止民營資本的加入;另一方面,兩種資本之間的權利劃分很難保證完全平均,國營資本勢必要壓制民營資本,控制著企業的發展方向[1]。另外,在國有資本出讓過程中,由于信息并不公開,這就使得交易中存在著尋租腐敗行為,導致國有資本流失。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達不到預想的要求,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然而,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由于長期以來的經營模式影響,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推行存在著阻礙。管理者的管理觀念、管理經驗都深受傳統模式的影響,一時很難轉變,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有些國有企業內部的部門設計劃分并不是從業務角度出發,只是形式上的部門設置,一些員工仍然身兼數職,同時要處理幾項工作,管理沒有條理。另外,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很難,一些老員工工作年限很久但是當前的工作量少且能力不強,卻不能依據考核進行淘汰,導致考核制度的推行阻礙重重。
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政治方面的重要責任,要發揮窗口作用,保證思想方向的正確。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人員招聘時加大了對行政能力和政治思想覺悟的考察,輕視專業技術能力考察。因此在企業經營中真正能用的技術性人才并不多,且由于國企的運行模式低效率,導致人才發揮作用的空間不大,優秀人才難以被挖掘。而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最根本的動力,缺乏對人才的培養的利用,很難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市場經濟發展逐漸成熟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市場的引導作用,了解市場、尊重市場,用需求帶動供給,倒逼國企改革。把資源真正配置到生產市場需求的產品之中,而不是去搞面子工程。政府要放手,不干涉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給企業自主空間,發揮企業的能動性。但同時,政府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發揮在法律法規制定、公平市場環境維護方面的作用,推動市場化發展[2]。
依法治理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企業管理的根本依據。一方面要從企業外部出發,完善國有企業改革相關政策規范,以外力助推國企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在企業內部制定相關規定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去行政化發展,按照完善的管理制度進行現代化管理,另外保障股東權益,保證小股東的話語權,避免國有資本一家獨大。
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各有優勢,國有資本規模巨大能夠推動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同時國有企業的宏觀資源調配能力很強,能夠統一集中資源進行相關項目的完成;而民營資本效率更高能夠使企業經營管理更加具有效率,另外民營資本的更加靈活性和充滿活力,能夠使企業在變化的市場中及時調整更加具有競爭力。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要堅持兩者的合作互補原則,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國有企業一直是經濟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發揮著經濟作用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存在著效率低、盈利少等問題,國企改革也一直是經濟改革中的難點問題。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如何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加可行和成熟的路徑。發現改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針對性地從根源上進行完善調整,能夠促進國企改革的深入進行,從而真正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和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