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紅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財政事務服務中心
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都依照一定的流程進行,諸如管理、服務等各項職能的進行無不依托于相應流程展開。通過內部控制活動的強化,能夠就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開展流程予以梳理,能夠就其中不規范之處予以規范,對流程建設中存在的不合理、冗余問題進行查找和清理,這都讓行政事業單位各相關工作的開展更為流程,實現了流程的精簡,達到了工作的高效,促使各種資源得到更好利用,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推進大有裨益。
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能夠讓各項工作的進行沿著平穩、高效的方向前進,能夠讓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開展得到更好管控,對于工作開展的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予以提前預測和評估,達到風險隱患的防范和控制,這都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更好發展提供支撐。此外,通過內部控制的更好建設,能夠讓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管理機制得到完善建設,實現了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達到更好應對風險和規避風險的效應,這都是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保障。
行政事業單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轉情況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和作用。通過內部控制的更好建設,在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高效、管理規范、作風清廉的基礎上,也在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著間接的推動作用,行政事業單位不缺位、不越位,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來履行相關職能,都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和支持。
相比較前些年來說,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開展得到了很好發展,并取得顯著成就。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也成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難點,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更好解決,極容易造成內部控制建設質量的下降,也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質量的更好推進。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需要良好的內控環境來創造有力的支持條件。行政事業單位還有從高層到中層,以及一線工作人員內心對于內部控制工作開展重要性予以高度認識,并自覺履行自身職責,給你獲得良好的內控效果。但是,就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部分人員對于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依然需要深化認識,并探索更好的內部控制策略,通過自上而下的推進方式實現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沒有良性環境的構建,內部控制建設往往會成為一紙空談,無法將其深刻理念滲透到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開展中來。
內部控制工作要想得以成效發揮,就需要做好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通過風險評估機制就行政事業單位各相關工作開展予以評估,就其中存在的風險予以預測,并就風險的防范機制予以探索建立,從而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但是,就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情況來看,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依然擁有較大空間,很多關于財務、審計等重點核心業務模塊的風險隱患的分析、查找、評估等方面的措施和內容還有所欠缺,尤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信息給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開展帶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其中存在的信息數據隱患還沒有得到更好的風險評估,這都極容易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帶來不利影響。
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運轉的核心,在單位制度建設、重大事項決策、業務合法合規等工作開展中都發揮著重要影響和作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要想達到更好的建設效果,必然需要將財務管理的作用發揮出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達到對崗位職能、預算管理、內部審計等業務內容開展的合理性、準確性、嚴謹性的檢查和優化,就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活動開展予以收支核算,保障國家財產不流失。但是,就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來看,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依然還需要推進,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還需要再予以提升,將先進、使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應用到對財務管理的監督管控中來,讓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達到新時代要求,并達到各項工作的合理管控。
監督與控制工作的進行能夠讓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規范進行,能夠切實保證各項制度、流程得以規范運行,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產生,也能夠有效規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廉政問題發生。而內部控制建設的推進則是實現強有力監督和控制的重要首選,這也就讓監督控制成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開展實踐情況來看,并未真正深入到一線工作崗位來進行各項工作開展監督,更多的則是通過績效考核方式來進行考評,由直屬領導來進行考核評定,所謂的內部控制也成為領導的直接控制。這就極容易導致內部控制建設效果的大打折扣。
改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首先要從內控意識入手,形成自上而下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達到內部控制建設的氛圍營造。首先,各級領導要注重對內部控制相關理念的學習,并通過組織培訓的方式加強內控管理重要性,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心中要對內控理念加以全面滲透認知。其次,不同的崗位或者部門有著不同的內部控制要求,單位領導或者部門領導都要將內部控制理念與部門工作的開展結合起來,讓內部控制理念真正融入工作的細節化開展中。此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進行員工培訓,有針對性的就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方陣和開展策略進行貫徹,緊繃內控之弦。
風險評估機制的創建更多的可以從財務部門入手,逐漸形成輻射性的風險評估和防控機制。首先,依據內部控制活動的原則理念來合理設置會計崗位,要積極引入管理會計的工作崗位,讓其在成本分析、預算計劃、財務審核等業務環節中發揮應用的職能作用,切實做好對財務風險的預測和應對策略制定。其次,完善和改進預算管理制度,讓預算管理介入到單位各項業務活動中來,提升預算編制的質量,實現對所有業務運行環節的財務預算編制的全覆蓋,這樣才能對單位的風險進行嚴密有效的監控和防范。此外,以管理財務工作開展為基礎,各個部門對各部門工作開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匯總、總結,并通過會議的方式就工作風險予以討論,制定共同的風險評估體系,細致風險評估指標。
業務流程的完善規范是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各部門職責任務得到清晰明確劃分的前提,這就需要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的制度流程的過程中,要對單位的資金收支、預算、固定資產等財務管理業務風險隱患進行重點審核,特別是要認真細致分析這些業務在審核、批復等流程環節的執行過程和結果,確保這些業務始終在合法合規、高效規范的前提下進行。同時還要加強對績效考核制度內容的完善,工作開展要圍繞著單位業務、崗位、職能等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適用的績效考核方案,并且要嚴格及時的兌現考核結果。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運行過程中,做好監督控制作用發揮,推動監督控制體系發力極為重要。首先,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公共管理部門,必須要建立完善嚴密的監督機制。內部監督機制的完善要以組織架構的完善為基礎,這樣才能獲得監督實效。其次,還要從財務、審計部門抽調相關人員來履行監督職能,參與到單位重點業務工作、重大事項決策的研究部署上來,或者不定期開展內部監督檢查活動,確保對違法違紀行為的及時發現和處理。另外,還要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邀請專業機構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控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做出更為客觀、真實的內部控制效果評價,以此來促進單位內部管控水平的有效提升。
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新時期提升管理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更加需要在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中予以強化認識,在結合單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創新內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以制度建設和重點崗位業務的監督為抓手,全面推動內部管控水平的提升和進步,這樣才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在新時期下實現更好的發展,才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