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 山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單位想要長期維持各項日常業務活動的優質良好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優化人資管理,維護單位工作人員應有的利益,激勵單位工作人員對于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創建和諧的內部人際關系。
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的因素較多,和諧勞動關系是其中的一種,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不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屬于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其更注重科學化和人性化,工作重點是激發管理對象的潛能,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制度約束等剛性管理為主,新型人力資源則與之相反。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時,通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可從根本上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對于人力資源來說具有積極意義。研究表明,可從不同方面實現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即文化滲透、理念培養等,此外,還可通過構建現代管理體系來增進員工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對于工作體系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發展。
經過建立和諧勞動關系,企業逐步轉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改善管理的規范制度,在人資管理的各步驟中滲入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識,進而充分強化人資管理。
人性的假設區別,在人資管理具體實施中會產生不一樣的勞動關系形式。在現有的社會歷史發展背景下建立和諧有序的企業勞動關系,人資管理工作人員要先把企業工作人員設定為和諧人,把單位設定為和諧企業,進而運用和諧發展理念引導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和諧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將工作人員作為和諧人,而不是當作企業的負擔和業務成本,看重工作效益。在和諧理念的管理下,很多企業工作人員會主動地適應職位、適應同事、適應部門和組織,進而能夠稱職地擔當所處職位,與同事相處和諧,與企業共創工作效益。在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中,企業的人資管理要轉換工作人員與企業的敵視意識,轉變工作人員的認知理念。教育培訓及任職選拔有利于工作人員快速擔任職位,進而確保工作人員和所處職位間的和諧度。同時,更要對企業的業務運作效益共享體系及交流溝通體系有效完善,進而提升工作人員與工作人員間、工作人員與企業間的協同關系,創造更和諧的企業良好環境。
企業中一般高層領導人具有選擇下級領導人的權利,所以在選拔干部時,人力資源會將“合適”的人員名單提供給高層領導,由高層領導去決定應選擇哪位同志來任命該崗位。這種干部選拔模式主觀性太強,所選拔出的人才不夠客觀,且很難對其進行衡量,正是由于該種選拔制度才導致我國出現許多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為減少腐敗現象,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人員選拔制度,貫徹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參與機會,保證廣大職工的被選拔權利。
除上述措施外,相關部門還應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提高職業入門門檻,制定從業標準,要求職業資格獲得者規范從業,進而形成督導機制,對于目前的企業來說,這是一種相對普遍的做法。律師從業者經過考核后獲得了法律代理實務中的取證、參閱案件資料等特權,不僅行使對應的權利,還必須依據規定不得接受委托人“違法委托事務”,以此保證社會正常秩序運行。根據當前我國的環境,相關部門應著力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門檻,將考核重點放置在職業性上,以培育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為主,設立職業規范,最終實現提升職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此外,相關部門還應根據企業管理規定以及相關立法,將職業監督職能賦予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建立對應的監督機制,如律師,以此保證提升企業用工規范程度,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的良性發展。
要從工會民主管理體系探索建設的角度出發,對勞動體系的全面性及和諧性予以優化,尤其要對制度整合工作的價值進行分析,使勞動體系在創新構建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滿足勞動體系創新建設的實際需要,為職工需求的滿足提供必要保障。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需要強化對制度落實情況的重視,并對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創新實踐的成果進行總結分析,以此保證勞動糾紛的處理工作可以具備更高的規范性和公正性,充分顯現出綜合管理工作機制的重要價值。要將機構設置作為主體工作加以對待,尤其要對影響員工合法權益的因素進行總結,使職工權益維護可以擁有更加理想的基礎條件,以此帶動激勵機制的創新優化,為和諧勞動體系的持久運行提供理想的基礎條件。
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時,應將人才激勵理論應用于其中,利用該理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人才激勵理論認為,員工的工作態度直接影響工作效率與勞動,工作態度的好壞、是否積極與需要滿足程度成正相關,同時也與激勵因素有關。早期就有學者對人的需求進行研究,例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其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只有低級需求得到滿足才會產生下一級的需求。所以管理者在設置目標時,可將需求理論作為參考,設置的目標必須具有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制度改革工作的快速穩定持續組織推進,企業想要在各類日常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取得最佳效益,就必須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強化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和諧發展為單位文化,創建和諧尊重的工作理念,才能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進而為企業各項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推進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