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遲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大學教育要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具備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多樣人才,但針對年輕學生自控力不足、思想品德仍需培養的狀況,有關的思政教育開展也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學子們的人生價值觀構建。在現代教育中,良好校園文化的構建,能促使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得到提升,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積極健康的生長和學習環境,學校要以學校制度建設為本,建設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升依法科學管理能力,實行精細化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在大學教育中,思政課程的開展,主要為培養學生們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受國內的應試化教育影響,更多學校的思政教育往往存在一個形式化、單一化的狀況,理論落實到實際的力度不足。而環境是會直接對學生帶來各類影響的因素,在現代教育中,要想做好思政教育的宣傳和推廣,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優秀人員,校內就要做好對校園文化的構建,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來更好的學習以及發展。因此可以說校園文化是學校開展思政教育的實踐以及延伸,值得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積極向上的校內氛圍,能發揮出充分的熏陶作用,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對學生產生陶冶情操以及凈化心靈的作用。在網絡發展影響下,就筆者對高職學生調查發現,互聯網中的多樣文化對學生的觀念、意識培養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部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受到扭曲,而校內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忽視,便讓該類扭曲擁有了更為寬泛、自由的生長環境,影響著學生們的心理發展[1]。針對該類狀況,校內要積極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主要從靜態以及動態兩方面做起。在靜態上,校內要首先保障校園環境的優化,將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愛國、自主、求學、積極等等融合進校內的宣傳和建設中去,讓校內環境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書香滿園的狀態,潛在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我管理。在動態上,教師要能將德育元素和校內的文化活動等進行靈活的結合,例如可為學生組織傳統詩詞競賽、藝術展覽或者文化表演等等,讓學生的精神生活能夠得到一定的熏陶和升華。
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信息對當代學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根據筆者調查發現,高職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較重,學生的生活、娛樂以及學習都和互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品德思想也都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但網絡信息的自由性,又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受到負面影響[2]。因此在現代教育中,校方和教師都要注重互聯網教育平臺的建立,例如微信中的公眾號建設,或者微博的官方賬號建設等等,借助該類學生密切關注的信息平臺,教師可發布一些價值觀正確、積極向上,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內容,為校內構建網絡性的校園文化和思政教育氛圍。例如筆者便組織學生進行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筆者會鼓勵學生來搜集時事熱點,尤其是學生關注較多的娛樂事件,并從正確的、積極的角度來帶領學生分析和看待有關的人、事、物,并且會注重文本編輯以及配圖管理的趣味性。該類結合教育和娛樂、趣味和正能量并存的教育方式,果然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他們都會在公眾號更新后來積極評論,探討個人的觀點,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網絡文化環境得到了優化。
在當下的思政教育中,理論思政的狀況較為嚴重,教師并未對學生組織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仍舊不夠充分。為給學生構建合理的思政教育體系,保障學生在思政教育內的參與性以及理解性,教師可將理論和對應的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利用實踐類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到思政教育以及校園文化間的共同點[3]。例如筆者會鼓勵學生參與地區內、校園內組織的公益活動,當面臨十一、五一等節日時,筆者會組織學生參觀烈士紀念館等文化場館,帶領學生參與如植樹等公益勞動。此外,為了保障活動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筆者會定期和學生進行自由探討,根據一定主題例如愛國、敬業,組織學生結合校內狀況來提出一些創新性的調查活動、實踐活動的建議,豐富校內的文化建設,并保障思政教育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改工作的重要工作,它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組織和保證。學校要在管理和發展的過程中,致力于培養一支能引領學校發展、責任意識強、管理水平高、執行能力強的管理隊伍;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率先垂范的黨員隊伍;培養一支師德高尚、師能高超、創新發展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重點在于要求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即忠誠服務于人民教育工作,全心全意為服務學生的道德責任感。關于教師職業道德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因此加強教師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工作刻不容緩。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師作為傳播文化、開發智慧、塑造靈魂的人類工程師,他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培養對于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教育是直接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平臺,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品行更是值得校內教師進行充分關注?,F代化的思政教育不再是限制于教科書內的傳統教育,教師和校方要能結合校園文化的構建,為學生優化校內和網絡的學習環境,提供充分、多樣的實踐活動,保障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能擁有適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