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天津商業大學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渠道。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一直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作為學生在大學期間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至少要陪伴學生兩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意識、價值觀都將產生必然的影響。同樣,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為培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可靠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因此,將思政教育多方面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這是大學英語課程應當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大學英語是幾乎所有高等院校都設定的必修課程,承擔著時代所賦予的重要職責。首先,大學英語必須立足學科根本,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點,其中包括語法、詞匯、句型。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具有較為熟練的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此外,大學英語課程也是中西方文學、文化交流的平臺。許多課文將國外優秀文學文化介紹進來,讓學生對西方文明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事實上,在教學中加入思政元素,大學英語具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化不斷地交流碰撞,能夠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影響與沖擊。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講授語言、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是當務之急,也是一種契機。兩種文化相互借鑒,比較,更能彰顯優勢。因此,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感受到的思政教育是強烈的。另一方面,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也是紛繁多樣的。我們可以閱讀各種內容的文章,聽國際國內新聞,翻譯饒有興趣的段落文章,甚至執筆直接抒發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和主張。在這多彩的內容中潤物細無聲地加入思政內容,給學生的感受是直觀、立體的。因此,學生在接受大學英語中的思政教育時,感受是細膩、生動的。
現階段,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還面臨著教材設定、教學環境以及學校考核制度等等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教師如果能夠創造性地克服以上困難,發揮自身語言優勢,必然能夠不露痕跡又行之有效地將資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始終。綜合來說,可以采用以下途徑:
目前,多數主流的大學英語教材每一冊都涉及八或十個單元的內容。基于目前大學英語的課程安排,并不能完成所有單元的學習。因而,選擇適當的單元,找到思政內容與語言教學的契合點,就顯得尤為重要。部門全體教師可以在深入研究、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選擇語言豐富、思政內容易于融入的篇章進行課堂講解。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二冊第五單元是《花錢還是存錢——學生進退維谷》。這是一篇有關于消費觀的文章,里面有大量的短語和有用結構。而當今社會,校園貸的問題在近年來日益嚴重,甚至引發了幾起悲劇。究其原因,還是學生未能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面對各種誘惑迷失了自己。因此,選擇該篇文章進行課堂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收獲有效的語言點,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提倡以勤儉節約為榮、奢侈浪費為恥的傳統價值觀。
大學英語課程一般會設置課前活動,用于導入本課所學內容。在設置課前活動時,可以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思政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課前布置相關任務,尋找與課文背景或主題相關的材料,尤其是涉及中國國情或傳統道德文化的內容。鼓勵學生將手頭資料相互交流,并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出來,例如視頻、課件、辯論等。將課前展示部分納入學生考核的項目中,并鼓勵學生互評,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和團結協作的學習理念。
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一般會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在作業內容上,完全可以加上思政元素。例如,可以讓學生就節儉、互助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行寫作;抑或完成相應的翻譯練習,等等。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思政內容的理解。再者,目前的英語課程考核大多數是針對語言輸出能力的考查,通過口語、聽力、閱讀、寫作等形式階段性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在考查內容中加入對思政要素的考查,將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起到敦促的作用。
教育的興衰關系著國家未來的命運。社會所需要的不僅是擁有頂尖科學技能的各類知識人才,更是具有良好道德和較高政治素養的公民。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大學英語應該在人才培養與道德建設方面能夠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面對各種問題迎難而上,創造條件,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這是所有高等院校包括大學英語教師自身都應作出的正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