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臨床見習是護生從課堂走入臨床的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為了讓護生在臨床教師的指導下,把書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聯系,以便加深印象,培養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護生初步掌握專科護理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重要途徑[1]。護理學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實用學科,而見習是護生從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過渡的橋梁,是培養和提高護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邏輯思維與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2]。本校每個學期都會安排學生參與臨床見習,本人在通過對學生見習檢查中發現他們在見習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見習護生仍處于在校學習階段,還沒有取得護士資格證書,不具備護理操作的能力。到醫院見習目的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學習基本的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為以后的課堂學習以及進入臨床工作做好準備。因此好多學生在見習過程中由于不能自己動手進行操作經常會覺得無所事事以至于出現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要教育護生使她們充分認識到臨床見習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習,自覺從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詢問老師或者從書本中去尋求相關答案,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另外,要多與帶教老師多溝通,讓她們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正強化作用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3]。
好多學生在學校中對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以至于對于帶教老師和患者以及家屬提出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解答,自信心受挫,更不愿意與老師或患者交流,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比如在學校中學生已經學習過血壓的測量,但有部分同學在給患者測血壓時依然會存在測不出或測不準等情況,在患者問護生自己的血壓為什么會升高等問題時學生吞吞吐吐說不出所以然。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不夠認真。針對這一情況,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在給學生講解知識的時候盡量多結合臨床相關案例,創設情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生往往會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掌握上,忽略了與患者的溝通。而有效的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有利于取得病人的信任。在見習檢查中發現有的學生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工作時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上,全程跟患者無溝通,或者即使跟患者有交流也比較生硬,讓患者感覺不舒服。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可以設立與溝通技巧的相關的選修課程,加強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另外,帶教老師也要加強對護生溝通能力方面的教育,以便學生在進入臨床后能夠很自然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不至于手足無措。
臨床護士工作很繁忙,交班、晨間護理、各種相關治療及護理工作往往讓她們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好多帶教老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往往對學生的管理不夠,好多東西都要靠學生自己主動去看,而學生往往抓不住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這樣就導致她們比較盲目,達不到見習的目的。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加強與帶教老師的溝通,希望她們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抽時間給學生講解一下與本科室相關的重要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要有主動性,主動跟帶教老師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積極去問,充分抓住學習的機會。
護理臨床工作繁多而雜亂,在檢查見習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科室的帶教老師由于工作比較繁忙,所以會把科室里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安排給見習同學,比如撕液體包裝袋、鋪床等,學生在忙于做這些事情的同時就浪費了跟帶教老師學習的最佳時間,達不到見習的目的。所以在檢查中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跟科室帶教老師做好溝通工作,同時可以把這種情況反饋給學校,希望學校多與醫院護理部進行溝通,讓帶教老師盡好職責,盡量帶學生多看,給學生多講解,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
見習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也是護理實踐檢驗理論知識的途徑。但在見習期間護生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護生要學會處理見習期間遇到的問題,這有利于她們更順利、更有效地完成見習,達到應有的效果。護生提高自己對工作的積極性,掌握扎實的理論實踐知識;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等,對于以后的實習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