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卿 商丘工學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也在不斷更新和改革。更新和改革中,不僅要加強對社會需求及幼兒園需要的了解,也要不斷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的革新,這樣才能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并為素質教育改革奠定基礎。同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及專業知識的培養,也要引導學生加強對幼兒特點的了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明確學前教育思路和發展方向,促進學生綜合全面成長。
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幼師人才,這些幼師人才擔負幼兒啟蒙的重任。因此,加強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也能加強對高素質幼師人才的培養,這對素質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幫助作用。素質教育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其中包括聲樂才能。高等院校聲樂教師加強自身聲樂掌握能力,也能使其在日后展開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從而為提升幼兒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奠定基礎。同時,教育改革也有利于拓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知識面,這樣的幼師人才,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特點,促進幼兒綜合全面成長。
教育強則國強,教育興則國興。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和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專家及學者的關注。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不僅需要現有幼師團隊不斷努力,也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加強對幼師的培養,這樣才能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同時,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也越來越廣泛。聲樂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也能使相關幼師人才加強對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這有利于相關幼師人才建立科學發展觀,并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也能使幼兒的藝術教育在不斷改革和創新過程中,打破瓶頸,蒸蒸日上。
素質教育的發展,使得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在不斷創新和改革。促進聲樂課程教學改革,可以有效促進幼師生育水平提升,這也能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為合格的幼師人才。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基礎的教學能力,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能力和學習能力,不斷促進自身知識理念和教育視野的更新。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園教學的全面發展,也能更好地對幼兒展開啟蒙教育。同時,教學改革并非一日之功,必須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使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這也能為幼兒園發展及創新提供幫助。幼師人才不僅要在教育改革中進行自我提升,也要不斷增加聲樂實踐能力,只有經過幼師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幼師教育格局發展與前進。
教學趣味性不僅關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也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聲樂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教學趣味性,希望可以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聲樂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有趣案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好奇心,也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不斷提升。同時,提升教學趣味性,對聲樂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語言幽默風趣,也要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將學生帶到聲樂的天地中。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定期定時的呼吸、咬字訓練,這樣學生的聲樂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前要加強對學生特點的了解。首先,可以通過互動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可以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不僅能舒緩較為緊張的課堂氛圍,也能使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有利于教師促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的更新;其次,不同學生聲樂條件也會有所不同。所謂聲樂條件包括學生的聲線、歌唱水平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聲線條件,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這有利于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從而為教學改革奠定扎實基礎。
網絡時代下成長的學生個性特點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尊重,并展開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歌唱姿勢訓練,不同的聲樂演唱,需要不同的歌唱動作。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然站立、胸部挺起;其次,教師也要就學生的發聲,進行規范式訓練。例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的呼氣、吸氣方式,也要組織學生不斷協調氣息,這樣學生才能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增加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可以深入掌握相關發聲技巧及呼吸技巧。不同的學生聲線特點不同,因此,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也不能對學生進行過多干預,這將不利于學生個性化成長,也不利于提升教學有效性。
互聯網中的教育資源十分龐雜,這對拓展教師教學內容具有幫助性作用。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特點不同,因此,教師不能一味照搬相關教學方案。教師需要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參考相關教學視頻,對其進行創新改革,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也能使相關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價值。首先,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利用,還要具備教學視頻編創能力,這樣才能在整合網絡教育資源過程中,對其進行具體分析和重新編創;其次,教師編寫相關教育視頻時,也可以爭取學生意見,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聲樂訓練,并在聲樂訓練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觀察。通過與學生溝通和互動,可以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為學生解決困惑。同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也要不斷加強對行業需求的了解,并根據行業發展需要,適當進行教學創新和改革。
傳統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趣味性不強,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參與意識較差。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展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從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并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錄制一些微課內容,并在校園教育網絡中上傳相關教學視頻,與學生進行分享。不同微 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所不同,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自行選擇相關視頻進行學習,這也能有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前預習相關內容也能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并且,高等院校要加強建立校園內部學習平臺。學習平臺中不僅要有學習模塊,還要有互動模塊、考核模塊、教學模塊等等,促進教育平臺內容的多元化,也能使學生在線上自行完成相關聲樂學習,這對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為教師展開信息技術教學奠定基礎。首先,教師要加強對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以此促進教育內容的全面性。例如,可以在聲樂課教學過程中增加視頻、文字、音頻等等多媒體資料。教育資料的多元化,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能增加學生參與度,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學生也可以在網絡教育平臺中查找相關聲樂資料,這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和學生知識儲備量;其次,教師要利用相關聲樂視頻,向學生細致講解不同聲樂特點。例如,教師可以播放經典的聲樂演唱視頻,并向學生講授視頻重點和細節,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加強對相關聲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可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借助其展開情景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加強對相關聲樂內容的感受,也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改革,不僅是時代發展需要,也是學生發展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不斷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現代化。同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也要以互聯網強大的數據資源為依托,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教育多元化,為學生綜合全面成長奠定基礎。并且,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也要加強自我提升,不斷進行自我發展,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科學化及合理化,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