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公路局,云南 臨滄 677099)
鋼管混凝土格構式橋墩是一種新的橋梁加固形式,施工工藝復雜,科技含量高,目前國內已有部分施工實例,但總體數量不多。此次臨滄公路局成功實施鋼管混凝土格構式橋墩施工,對西南山區公路橋梁采用同類型加固形式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安樂塘大橋位于國道214線西寧至瀾滄公路K2571+672公里處,2007年12月通車,2012年7月移交臨滄公路局養護。橋梁全長265m,橋寬12m,行車道寬11m,設計荷載為汽-20、掛-100。橋梁上部結構為(64+115+64)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梁支座采用盆式橡膠支座,橋梁伸縮縫為異型鋼伸縮縫,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雙肢薄壁墩、鋼筋混凝土樁基礎,重力式橋臺。
隨著車流量的日益增長、重載車輛的不斷增加,安樂塘大橋通車運營不久后,跨中截面頂板底板出現了橫、縱向裂縫,且中跨跨中下撓。由于病害持續增加,2011年業主組織施工單位對橋梁進行了增加體外預應力等處治措施。短短幾年后,橋梁又被檢測出其他病害:2014年——中跨跨中,左側腹板有4條自梁底向上發展的豎向裂縫,裂縫高度H=88~95cm,δmax=0.12mm,間距30~40cm;中跨跨中,右側腹板有3條自梁底向上的豎向裂縫,裂縫高度 H=58~60cm,δmax=0.08mm,間距53~67cm。2016年——中跨跨中,左側腹板有4條自梁底向上發展的豎向裂縫,裂縫高度H=88~94cm,δmax=0.12mm,間距30~40cm;中跨跨中,右側腹板有3條自梁底向上的豎向裂縫,裂縫高度H=42~54cm,δmax=0.08mm,間距53~67cm。
從檢測結果得知,2014~2016年中跨跨中裂縫未見明顯發展,說明對該橋實施張拉體外預應力措施后,中跨跨中裂縫部分收斂,應力狀態有所改善,但加固后中跨跨中仍持續下撓。
2017年,臨滄公路局對橋梁進行荷載試驗后發現,橋梁上部結構的整體承載能力已不能滿足設計荷載要求,為確保橋梁安全運行,臨滄公路局決定根據橋梁的實際狀況,對不能滿足承載能力的構件進行加固處理,提高橋跨結構承載能力,抑制中跨跨中下撓,改善主梁應力狀態。
云南省公路局組織橋梁專家對安樂塘大橋設計文件進行評審后,決定在中跨跨中位置增設鋼管混凝土格構墩,徹底解決主跨下撓問題。新增橋墩主要由4根外徑1524mm、壁厚30mm的Q345qDNH型鋼管分10節段焊接而成,鋼管間通過“N”字形橫向聯系并形成整體,管內填充C50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同時,通過在箱外腹板增設體外鋼束、跨中梁段設置腹板加厚層、橫梁的方式,加固橋梁上部結構。
將橋下入村道路拓寬后用作施工便道,施工場地布置在新增橋墩附近,并按要求進行平整。在新增橋墩位置附近安裝塔吊,安裝前按規定編制專項方案,方案審批后實施,塔吊安裝完畢且自檢合格后,經檢測機構檢測、管理部門驗收通過方可投入使用。
為保證橋墩施工正常進行,施工前要做好以下技術準備工作:進行鋼管構件極限抗壓強度試驗;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編制焊接工藝評審試驗報告和焊接工藝文件;進行C50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及膨脹量試驗;管內C50混凝土采用泵送頂升壓注法施工,以實際泵送距離和高度進行模擬混凝土壓注試驗。
新增格構墩所用的Q345qDNH鋼板由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按照設計要求生產,材料檢驗合格后,運至云南水利機械有限公司進行廠內制作。由于主鋼管間橫聯、斜聯及斜撐桿件在施工放樣及下料時難度較大,為確保與主鋼管連接尺寸、角度的準確性,一定要在廠內施工平臺按1:1放樣,以實際量取的長度下料。桿件制作完成并驗收合格后,還要進行鋼管防腐處理,然后按各節段試拼裝,拼裝完成后做好標記,成品分節段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
焊接完成的桿件應具有足夠的韌性和塑性,以防裂防斷。格構墩的各個鋼構件均為焊接結構,結構焊縫較多,且多為厚板焊接,尤其是主鋼管之間的對接焊縫及主鋼管和橫聯、斜聯、斜撐焊接部位,為確保焊接質量滿足一級焊縫質量要求,施工現場要設置施焊專用場所,優選焊接技術高、經驗豐富的焊工,按設計要求進行焊接作業。
為防止制作完成的桿件發生變形,需要采取多種防護措施。由于工廠離施工現場較遠,在裝卸運輸過程中,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管節變形,影響安裝精度;施工場地空間有限且施工設備較多,將制作好的桿件全部存放在施工現場有一定困難,因此,可以在不影響吊裝進度的前提下,與運輸方協調,按照吊裝順序進行多批次運輸。
主鋼管節段、斜撐、斜聯、橫聯等散件運輸至施工現場后,在拼裝場地將其焊接成吊裝節段,相鄰節段間的斜撐、斜聯、橫聯等,在節段端部精確對齊后再進行預組拼。每一節段組拼完后,采用平板拖車運至吊裝平臺分開吊裝,以保證高空連接的精度。需要注意的是,吊裝前,務必按照要求進行試吊,檢驗吊裝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
主鋼管節段采用縱橋向對稱拼接,分10節段進行吊裝。第1節段需要埋入混凝土中,其余管節在拼裝場地將主鋼管與橫向連接拼成大節段后,再進行整體吊裝。第1節段采用單管吊裝,吊裝第1節段1號主鋼管前,將底端與承臺進行臨時錨栓連接,調整好標高及位置后將錨栓緊固,然后按順序吊裝、安裝第1節段2號主鋼管,錨固后依次安裝橫聯、斜撐、斜聯,再吊裝、安裝第1節段3、4號主鋼管,待第1節段整體安裝完成并檢驗合格后,逐管泵送頂升灌注C50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整節段施工才完成。緊接著,依次吊裝、灌注格構墩第2~10節段。每節段主鋼管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注意清除表面浮漿,初凝后灌水養護,用塑料布扎緊鋼管口,防止異物掉入。在安裝下一節鋼管前,要將管內積水、浮漿、松散石子及雜物清除干凈。沿橋縱橫向兩根主鋼管間,在混凝土外包層底部各安裝一根直徑10cm的PVC排水管。各桿件在施工現場拼接與安裝時,需將溫度嚴格控制在15±2℃左右。
C50自密實補償收縮混凝土,采用泵送頂升壓注法施工。自下而上按設計壓注順序,一次完成壓注。待管內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再壓注下一根鋼管。在壓注前,及時清洗管內污物,濕潤管壁,泵入適量水泥漿后再壓注混凝土,直至鋼管頂端出現合格的混凝土為止?;炷翂鹤⑼瓿珊?,及時關閉設于壓注口的倒流截止閥。
為確保C50自密實混凝土的質量,配制時一定要優選水泥品種和級配集料,添加與水泥性質相匹配的高效減少劑和摻合料,施工中嚴格按工地試驗室確定的配合比和參數進行投料計量工作。管內壓注的混凝土密實度應大于99%,由于管內混凝土有鋼管包裹,對檢測、評定壓注的混凝土質量有一定難度,壓注時應同步取樣混凝土試塊,同條件養生,以便對壓注的混凝土進行檢查。鋼管混凝土的質量檢測以超聲波檢測為主、人工敲擊為輔的方法進行。
鋼管混凝土格構式橋墩既是橋梁結構的一部分,也是澆筑管內混凝土的支架和模板,兼有縱向鋼筋和箍筋的作用。鋼管為承重骨架,省去了支撐、支模、拆模等施工工序,而且在混凝土澆筑中便于施工,可大大縮短施工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