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坤 嘉瑞福(浙江)家具有限公司
自從“互聯網+”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之后,就為傳統的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政策上給予了“互聯網+”的發展強有力的支持。不僅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創新能力的延伸,也為全民創業、大眾創新提供了有效的原動力。工商管理專業也急需探索"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給工商管理專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1]。但是,在實施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基礎教學資源不夠完善的問題,創新創業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健全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以工商管理類專業作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基本載體,在社會需求,市場認可,企業迫切需求的基礎上,構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將如何讓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時代的需求?將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將如何制定未來的培養改革方案?就成為了目前形勢下,需要探究的重點。
從“互聯網+”時代的視角看,技術創新驅動開始推動傳統行業的不斷發展與延伸,依賴結構創新,在基礎創新領域實施自我改革,推動傳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跨界整合連接一切,在開放的生態條件下,強調以互聯網為中心,連接融合多個產業融合與塑造[2]。首先,“互聯網+”時代給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跨界,還需要連接與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并將以往的知識與新的知識相互融合起來,形成創新能力。加深對學習的理解,提升創新性。其次,“互聯網+”時代需要學生構建以水平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轉變原有傳統理念下的“垂直思維”,使用邏輯思維的方式,構建三維結構,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另外,還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在原有的思維方式當中,建立新的知識點,并在融合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3]。對于學生來說,還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教育模式,在豐富的基礎上,活躍思維,形成多角度的思維模式融合,并產生新的發展動力。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把教學工作的相關內容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互結合起來。從目前的形勢上看,我國更加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可以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延伸空間。另外,也可以使用網絡的方式,構建網絡教育生態鏈。形成“模塊化”的教學內容,為下一步的實踐教學提供完善的系統基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做的一體化當中,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例如:在實施“市場調研”精品課的時候,將需要對課程內容實施優化,根據市場調查的概況、方法、設計、整理分析、專題調研、市場調研、消費調研的相關內容進行模塊化的分析[4]。
工商管理專業需要與知名的企業進行合作,提高合作性,滿足深化搭建的主要路徑。另外,還可以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創建創業孵化基地或者是大學生創業園等實踐場所,構建創新創業協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工商管理專業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在加強企業實踐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延伸創新實踐渠道。滿足經濟管理需要,在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實訓等實踐的視角上,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5]。例如:本校就與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管理實踐中心的基礎上與其他的企業合作,通過知名企業與教師的聯合授課,全程指導,增加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滿足了現代化的建設需要。
這個時候,工商管理專業可以在創新創業理論與知識、實踐、精神等不同的課題下,提高工商管理課程的針對性,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教師也可以將通識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互結合起來,構建完善課程體系。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課程資源。例如:市場營銷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專業課程設置。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另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建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在學習產品使用周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網絡化的手段,展示圖標,針對于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科學的細化。也可以根據ECU 團隊課程設計,在團結協作的作用下,共同完成課程[6]。
“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提供多樣化的創新手段,適應社會的發展,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從教師的“教”向著學生的“學”不斷的延伸。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或者是慕課的方式,全面性的掌握理論知識。把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具象的內容,在視頻或者是圖片的展示上,實施知識的內化。也可以使用云平臺,創新實踐課程,提高技術手段,構建全新的互聯網思維。例如:也可以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實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滿足作品競爭的需求,在市場調研的視角上,分析網絡創新應用大賽等作品為案例,實施分析。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可以在創新應用管理的基礎上,提高實踐性。學生在 這個時候,就可以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現象,提高綜合性的創新能力。接下來,還可以使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將設計與現實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實施模擬實戰演練。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知識的整合能力,滿足“互助、互教、互學、互評”的人物需要[7]。模擬企業,建立公司,滿足不同角色需求,提升對應的工商管理能力。工商管理類專業,深入實踐,把握前沿,激發創新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工商管理專業體現了很強的實踐性,主要培養的是管理型與復合型人才。需要在“互聯網+”的視角下,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入融合。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將工商管理內容與時代的發展結合起來,在深度的融合當中,推動綜合性改革,提高應用價值,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此,在“產學研”的基礎上,培養符合經濟發展的應用創新型人才,最終,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