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買提·依明艾山 桂蘭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里時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與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和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創造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造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代表著時代前進的方向,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1)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都蘊含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擁有不褪色的時代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2)5000 年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中華文明聚涓滴而成巨流,納百川而成大海;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孫始終堅持自強不息、持續奮斗,始終保持天下大同、厚德載物情懷。雖經歷磨難但心志彌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蒼生情懷,如“修齊治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孕育出各個時代的經世安邦之才,為中華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如今,中華民族要持續繁榮發展,依然需要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不斷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經世安邦之才,培養出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充滿信心又愿意奮斗奉獻的一代又一代新人。
(3)5000 年歷史悠久,未來更為遠大。我們應當從5000 年的歷史長河里汲取養分和智慧,特別是中國歷代教育家教育實踐積累的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流傳于今的教育著作,以及蘊藏其中的真知灼見,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的寶藏,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教育觀念、教育文化、教育價值追求。至今仍有著寶貴的借鑒意義和啟迪意義。
(4)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新時代歷史文化教育要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教育傳承過去、造就現在、開創未來,是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的重要一環,更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國家圖書館專家的回信中支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場所。希望國圖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對圖書館一代代人為傳承文明、服務社會付出的努力給予了高度肯定,對新時期圖書館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吹響了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的號角。深化圖書館文化服務,引領新時代民族文化繁榮,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大學圖書館人的一項重要使命。
大學不僅是最高教育機構,是傳承知識的場所,也是典型的文化 研發中心,是先進文化特別是創新文化的主要策源地。大學學科眾多幾乎覆蓋社會的所有領域。每個學科建設又都會無一例外地聚集本領 域的各種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傳承和創新,不斷向外輻射、服務 并引領著各領域文化前行。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豐厚歷史的積淀,是一所大學人文精神的展現,更是大學人共同的價值追求與堅定的理想信念。圖書館實體以及圖書館本身的文化內涵是構成大學文化體系的重要方面。大學圖書館既承載著大學文化傳承的責任,也擔負大學文化的育人的功能。充分發揮和提升大學圖書館的引領文化功能,是賦予了圖書館人更崇高的社會責任,和對大學圖書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大學圖書館對社會的引 領文化功能,就要求大學圖書館不僅要有這種引領文化的自覺和崇高責 任心,而且要求大學圖書館必須首先提升自身的引領能力和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五十六個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構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文化的聚集地和發源地,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價值,進而演化成為一種精神文化的象征。如何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利用高校圖書館文化資源與信息技術的優勢,把民族高校圖書館的多元文化服務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引領新時代的文化繁榮是我們要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大學圖書館文化既是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有其個性與特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大學圖書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課外場所,更是創新人才成長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的必要保障。利用圖書館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圖書館人任重道遠。
(1)新時代大學圖書館人必須全面認識教育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意義,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視網絡傳播等各種現代化方式,綜合運用報紙、書刊、新媒體視聽、網絡等各類載體和現代科技手段,在培養和塑造一代新人的使命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2)總書記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高效利用大學圖書館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技術優勢,把大學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發揮到深入人心,讓共產主義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英雄主義精神教育、真善美自我修養教育、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意識教育、創造性勞動提升自我價值教育,潤物無聲,滲入骨髓,為培養和造就新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引領新文化的繁榮肩負起大學圖書館人的責任與擔當。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堅持文化自信,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大學生教育的突出位置,讓大學生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