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楊 南京市江寧區審計局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幫扶,農村地區的經濟逐漸好轉,為了幫助其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就不能忽視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進入新世紀后,社會發展的腳步逐漸加快,但是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為了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進步,就必須做好審計工作,盡早解決現存問題。
新型農業項目代表著我國農業最先進的生產力,是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增加產量和收益的主要推動力,是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農業項目相比,新型農業項目具有生產方式先進、項目規模適度、集約式和模式化經營、注重管理、能合理利用資源和市場化程度高等顯著特點,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審計作為經濟控制和監督管理的一種方法,具有規律性和本質性。績效審計則是審計工作的延伸,多用于政府財政審計和項目內部審計,重視項目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以此加強資金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經濟、管理、社會責任、政策效果、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目標。新型農業項目績效審計工作具有模式非獨立性、標準非確定性、方法多樣性、涉及范圍廣泛性、結論具有建設性5 個特點,績效審計過程則由立項準備、實施、審計報告和反饋整改4 個階段組成。
農村環境治理不僅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而且需要投入大量財政資金,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匹配相應的財政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明確規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因此,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審計是農村環境治理績效審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審計主要審查農村環境治理資金的效率性和經濟性,從資金的實際利用角度入手,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審計重點關注資金分配、管理與支出三方面:(1)資金分配方面,重點審查資金撥付是否嚴格按照項目申請、是否有相應的真實和完整憑證、是否存在延遲撥付或配套資金不到位而耽誤項目進度的情況、資金撥付流程是否合乎程序等等;(2)資金管理方面,重點審查資金管理是否合乎規范,重點關注專項資金是否由專戶管理、資金是否納入預算管理、管理依據是否充分;(3)資金使用方面,主要審查資金使用是否按照程序和制度的規定,是否存在改變資金用途的情況,是否發生資金的擠占、挪用、截留和套取的情況,是否存在資金的閑置、浪費甚至損失的情況等。
我國農業生產中工業品和化學投入品的投入大,突出表現為化肥農藥的使用總量大、強度高。這雖然在有效緩解土壤肥力不足、控制病害增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對環境和自然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一些地方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已經超過了環境承載力。審計應從推動減少農業投入品污染的角度,關注化肥農藥問題,促進減量增效。一是關注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單位面積使用量的減量情況和數據真實性情況,并查核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等政策措施指標的完成情況。二是關注化肥農藥減量替代措施的具體資金項目,揭示在管理、運行和績效方面的問題,推動相關措施切實發揮作用。主要包括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的項目和相關資金。三是揭示影響化肥農藥減量替代政策推進緩慢的體制機制因素。從調研看,推動化肥農藥減量施用的關鍵,在于配套支持體系是否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在減量替代政策實施過程中,撥付資金僅用于施用補貼,與農時施用時間不匹配,項目在肥源選擇、肥藥推薦使用量、專用肥配方和設備設施等方面缺乏指導管理,與政策目標相近項目(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耕地質量提升等項目)未統籌安排,加之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導致農戶使用綠色化肥農藥積極性不高,影響政策的可持續性和生命力。在審計中應揭示這方面的問題,精準推動農業投入品的綠色化轉型。
新型農業項目績效審計由準備、實施、報告和整改4 個階段構成,審計工作需要規范審計流程和加強審計質量控制。農業項目受天氣和政策等不可測因素影響較大,審計準備階段要做好項目績效審計計劃,結合項目情況和審前考察,做好特殊情況預案,以減小后期審計風險。在審計實施階段,審計人員需要與被審對象加強信息交流,減小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通過各種合理的方法收集真實可靠的資料并進行復查和審核,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審計報告和整改階段要關注行為要素和強化結果審計,真實、詳細地匯總審計內容,運用合理手段進行評估,形成的審計報告必須客觀公正,同時要注重信息反饋,為被審對象解決問題提出建議。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就需要做好審計工作,一方面能夠保證財務工作及時公開,另一方面也能夠盡快發現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