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巖 哈爾濱車務段哈爾濱東站
為提高鐵路客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開展有效的安全管理。鐵路客運安全管理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就會產生較大的風險,甚至出現人員傷亡,對鐵路運輸系統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在鐵路客運系統中,要合理應用風險管理。
在歐洲有許多國家會根據自身鐵路發展的情況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便于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并結合在實際運行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吸取專家的經驗,對系統分布的區間進行仔細分析,就可以充分了解到在鐵路客運中所存在的風險,便于對風險開展有效的控制。我國危化品領域應用安全風險管理的時間比較早,其主要是將道路危險品運輸系統劃分為四個子系統,對數據進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并對每個子系統發生事故的概率進行計算,通過設置相應的指標,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評價。關于鐵路客運系統的風險管理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吸取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和經驗,對我國鐵路客運的風險管理應用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
在鐵路客運系統中應用風險管理時,需要結合所選擇的技術,對鐵路客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識別。在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的同時,還要建立專門的模型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后果進行評價,明確風險等級。要根據風險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控制對策,提高鐵路客運系統的安全性。
在進行風險識別時,有幾種常見的識別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證據識別法。這一方法主要是對歷史的風險事件進行統計,得出相應的數據后,再對風險進行識別。第二種方法是系統識別法。專家團隊要參與到風險識別之中,制定相應的流程,采用結構化制定的問題與提示,對風險進行識別。第三種方法是推理歸納識別法。采用這種方法時,需對安全系統進行有效的檢查,通過歸納和總結的方式明確風險點。還可以在鐵路客運系統中應用數據統計,對歷史數據進行有效的歸納和總結,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進行風險識別。
常見的鐵路客運系統風險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從事鐵路客運一線工作人員是主要的風險源。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和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在對員工進行崗位的安排時,需結合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崗位,真正做到人盡其用。第二,來自鐵路客運系統的管理風險是主要的風險源。鐵路客運系統管理的相關制度、工作流程、各崗位職責等內容均與風險息息相關,如果管理制度不符合現階段的要求,工作流程有待完善,崗位職責不明確,就會產生風險。第三,設備是主要的風險源。支持鐵路客運系統正常運行的主要內容就是各種各樣的設備,一旦設備出現老化或遭到損壞,就會產生較大的風險。第四,環境是主要的風險源。環境會直接影響到鐵路客運的安全,比如,遭遇比較惡劣的天氣,或者乘客的素質不足,均會影響到鐵路客運工作正常進行。當環境發生變化后會產生勞動風險,比如,在春運期間,鐵路客運工作人員會面臨非常繁重的任務,這些均會帶來較大的風險。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設備的運行可能會受到影響。
對鐵路客運系統的風險進行分析時,需要全面搜集風險信息,明確安全管理目標,對風險進行識別,還要對事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這樣才能為風險評價模型的建立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同時還有助于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對策。鐵路客運系統有其自身的特點,為了提高鐵路客運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要了解到誘發風險事件產生的因素,這樣就可以更加準確地識別出風險點。分析鐵路客運風險時,從業人員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對歷史數據進行判斷和統計,并做好相應的歸納工作,這樣就可以為風險的分析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要結合客運風險的特點,采用專門的分析方法,如故障樹分析法和專家頭腦風暴法。采用故障分析法進行分析時,可充分結合各種因素,還可以對目標風險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其所得出的分析結論比較合理。因此,在鐵路客運系統中,可以采用故障樹分析法。
在對風險進行評價時,需根據歷史風險事件的相關信息客運系統的特點,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價等級標準。通常可分為四個等級,A 代表特高風險,B 代表高風險,C 代表中等風險,D 代表低風險。然后,要根據風險評價等級建立客運安全風險評價模型。
通過合理分析和評價系統中的各類風險,并對其進行等級劃分,就可以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首先,在進行風險評價的過程中,會了解到風險產生的原因,通過重新設計或項目替代等方式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這樣就可以從根源上杜絕出現風險。第二,要加強對管理系統的監控,對現有的客運管理組織進行優化,保證客運風險得到有效的防范。第三,為了進一步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要保證鐵路客運具有良好的秩序,或者設置完善的防護裝置。第四,要確保乘客得到合理的疏散,降低風險的等級,避免其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由于鐵路客運職責重大,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才能提高鐵路客運安全管理水平。為制定出合理的風險控制對策,要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分析和評價,制定專門的風險評價模型,就可以為風險控制對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