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利娟 重慶四環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國土空間規劃科學有序的進行,構建開放、高效、安全的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對于交通軌道、生態保護、城區建設等多個行業發展都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并且也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應逐漸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其主要以采集和傳輸以及分析提煉數據為主要流程。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通過運用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有效提升國土空間開發和利用水平,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合理的編制,進而促進我國國土空間的改變,使我國社會經濟獲得穩速發展。
常規的地理信息數據更加注重幾何精確性,是規范性的數據;而大數據地理信息采集方式更加自由和豐富,消費記錄、網絡行為、個體出行過程、傳感器等,都有可能成為大數據地理信息采集方式,其更加注重實時性、全面性,且具有非專業性特征。地理信息大數據內容涉及人口流動、社會動態、商業信息、政務信息、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等等[1]。地理信息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的表現,且具有精確的位置,來源較為豐富,信息屬性準確性相對較差,呈現碎片化和半結構化的特點,且數據格式多樣。在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包含很多具有較強社會價值的信息。為了對這些數據進行快速精準的提取,需要對地理信息大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創建管理平臺。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通過對地理信息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對每個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獲取,可以快速的對大數據庫進行豐富充實。大數據資源越多,可以對事物本身的變化規律進行驗證的也越多,尤其是在資源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工作中,利用實時大數據,可以對哪些區域發生了哪些事務進行及時掌握,對發生事務本身頻率進行及時掌握,其中包括發展方向和趨勢判斷[2]。在綜合評價過程中,通過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提供給權重選擇可靠的參考依據,這也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重要途徑。在分區規劃工作中,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提供給分區劃定規劃更加直觀的依據,每天出行大數據可以提供給商業住宅劃分可靠的依據,交通數據可以提供給基礎設施保障體系有力的支撐,燈光數據可以提供給分區配比可靠的數據支撐。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針對上述這些數據是非常需要的,只有基于這些數據的規律和變化趨勢,相關人員才可以結合實時動態數據源更好的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分析工作。
在以往土地利用和空間規劃工作中,利用的是條塊式管理模式,導致出現了多門類數據標準不同意、互相矛盾、數據沖突和較差、重復建設等問題。因此,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來整合和清理現有的大數據資源[3]。國土空間大數據盡管類型較多、來源較為復雜,但是互相之間具有較強的銜接性,可以利用關聯規則,對數據信息資源采集的內容、頻率、方式等進行規范,進而有效提升數據整合效率,創建信息資源庫體系,為決策工作和后續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發布時,需要注重數據保密性;注重對國土空間大數據中地理信息、地形圖的保存與管理,若這些數據被濫用,會使國家與個人遭受侵害。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需要一個直觀的表達形式。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利用規劃設計條件和約束條件,在客戶端對規劃目標進行直觀的表達,對道路的用地范圍、日照分析等規劃信息進行規劃。地理信息大數據,具有較強的可視化表達能力,以三維視圖為基礎的可視化方式,可以使國土空間規劃的表達方式得到優化和完善。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動態監測需要基于實時大量的數據,才可以真正的實現動態監測與預警。大量的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對事務變化規律和佐證數據進行提供,進而提供給“雙評價”、支撐體系、規劃分區預警數據支撐,實現在線監測規劃執行情況。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規劃的對象為一個區域,在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包括精準的平面位置、精準的位置信息、精準的高程信息,這些空間數據具有經濟屬性、社會屬性等屬性信息[4]。所有的非結構性、碎片化、離散的數據源,都可以通過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與空間位置關系進行關聯。實際上,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在總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合理的對發展和保護關系進行平衡。想要保證總規模不變,需要通過調整空間位置,進而有效優化用地布局。而地理信息大數據可以對大量的基于空間位置的信息進行提供,如商業活動聚集情況、公共交通運行軌跡、公共基礎設施覆蓋范圍等等,進而提供給國土空間規劃實用的數據源。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運用地理信息大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整合國土空間各類資源,可視化表達國土空間分布信息,進而有效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合理性。從交易類型上來看,地理信息大數據主要有地理數據、軌跡數據、空間媒體數據這三種類型。而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需要面向社會工種,通過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結合發展短板實施編制,在大數據平臺和地理信息大數據支撐下,可以通紅給國土空間規劃全面的數據支撐。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進行靈活運用,從根本上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