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龍 邢臺縣廣播電視臺
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對事物的應變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聞采訪工作中,要求記者對事物地發展及時做出應變,所闡述的觀點與問題也要引人入勝。對記者的思維邏輯能力、采訪語言的水平、觀察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與標準。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能夠保證新聞的價值與質量,傳達更為真實準確的新聞信息。
新形勢下,新媒體的發展也給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部分新聞記者為了搶占新聞頭條或者與新媒體平臺拼速度,在工作中對于自身的要求有所下降,過分追求新聞報道的時效性。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娛樂至上”風氣地流行,部分新聞記者不顧職業操守,跟風報道一些沒有經過求證的娛樂新聞。新聞記者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嚴謹風格,嚴重損壞了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引導性和權威性[1]。
近年來,拜金主義在社會上影響較為嚴重。部分新聞記者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已經忘記初心和使命,收受金錢賄賂,制造虛假新聞,博取群眾眼球,誤導社會輿論方向。與此同時,新聞記者已經忘記這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已經不愿意深入事件發生的第一現場,不愿意深入田間地頭,去了解、去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而是從網絡或者其他信息渠道獲取二手信息再進行加工輸出。這種新聞采編方式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導致近年來反轉新聞事件增加,嚴重影響了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這一傳統媒體的發展。
新形勢下,豐富多樣的新媒體平臺為人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廣播電視臺已經不再是群眾獲取新聞資訊的少數渠道。媒體市場競爭主體的增加勢必導致新聞報道內容同質化概率增加,新聞記者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工作策略相對保守,對于新聞的敏感度不足。這就導致廣播電視臺的新聞采編工作失了良機,導致新聞報道內容與其他媒體平臺同質化嚴重,也導致很多新聞受眾逐漸喪失對廣播電視臺新聞的興趣和關注度,導致媒體受眾大量流失[2]。
新形勢下,盡管新媒體平臺不斷崛起,但是廣播電視臺的新聞還是代表著權威和專業。新聞記者要做媒體行業的良心,必須自覺提升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良好的專業素養能夠增強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專業度和辨識度,與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短報區分開來,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新聞記者在編輯新聞時需要增加自己的專業解讀,注重最終報道內容的輿論引導性。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則需要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職業信仰,明確新聞工作的本質要求和使命。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一方面需要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職業道德引導的講座或者活動,要求新聞記者在會議上分享自己近期的心路歷程或者思想見解[3]。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提升還需要記者能夠不卑不亢,堅守底線,不忘初心。廣播電視臺是政府傳遞政令、引導輿論的重要窗口。新聞記者工作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廣播電視臺的權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需要新聞記者能夠堅守原則和底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面對西方媒體對中國地詆毀和誣陷時,新聞記者應該挺身而出,用強有力的事實證據和專業的新聞采編工作有理有據地予以還擊。在面對金錢誘惑時,新聞記者需要牢記為人民傳遞新聞真相的使命和責任,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面對權力威逼時,更需要堅持作為新聞從業者的初心和使命,不卑不亢。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廣播電視臺在新形勢下的新聞工作質量[4]。
新聞記者的眼力和新聞敏感度,是廣播電視臺在新形勢下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關鍵。為了提升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降低新媒體平臺新聞發布對廣播電視臺新聞發布的負面影響,需要新聞記者增強自己的新聞敏感性,能夠將來自網絡以及群眾舉報等多個渠道的新聞信息進行整合篩選,能夠從無數新聞信息中抓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在準確獲得新聞信息之后,還能夠從專業角度提取關鍵內容,進行專業且高效的新聞采編工作。為了有效避免新聞報道同質化,新聞記者在工作中還可以對報道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既保持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特色和內核,還可以從當下媒體受眾偏好角度出發,增加圖表分析以及短視頻等內容,增強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提升新聞宣傳效果和質量。
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在新形勢下的優勢在于其思辨性和輿論引導力,不同于新媒體平臺,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報道盡管在時效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權威、專業的新聞分析和深度報道對人們卻具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在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工作中依然需要延續這一優勢,在新聞報道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有效發揮新聞報道的思辨性和輿論引導力。為了增強其專業性和引導力,新聞記者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書籍,擴充自己的知識面[5]。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工作質量,是更好地應對新媒體平臺發展所帶來的沖擊的有效辦法,是應對國外媒體不實報道的必然選擇。面對當前部分新聞記者忘記了初心使命、缺乏職業素養等問題,提升其工作質量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