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會先 山東省高青縣氣象局
雷電是雷雨云之間或云地之間產生的放電現象[1],雷電在帶來震撼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破壞,時常給人類造成慘重的災難。全世界每年因雷擊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 億美元以上[2],尤其造成石化行業的巨大損失[3]。雷電災害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也會給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間接損失[4],被聯合國列為最嚴重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
雷電的發生通常伴隨著雷云,我們經常看到的發生雷電的云是積雨云。積雨云是最強的對流云,它的生產和發展非常的旺盛,云頂能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濃厚的云體。雷電是在云中、云間、云地之間放電時發生的。根據發生位置可將閃電分為云閃和地閃兩大類。云閃是不與大地及附著物接觸的閃電,包含云內閃電、云際閃電和云空閃電。地閃是與大地及附著物之間發生的閃電。對我們產生影響的大部分是地閃,常常造成森林火災的發生、建筑物的損壞、電子設備設施的損害、生物的傷亡,地閃產生的危害比云閃要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服從人民政府的指揮和安排,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687 號)第五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全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3)《山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8年1 月23 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組織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法律法規和科技知識的宣傳、普及,支持氣象災害防御的科學研究,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將所需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三十一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并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對可能遭受雷擊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
(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687 號)第二十三條:“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其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未經設計審核或者設計審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未經竣工驗收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3)《山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8年1 月23 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第二十條: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雷電易發區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其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4)《山東省氣象管理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165 號)第二十二條: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管理,具體的管理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
(1)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裝置應建立管理制度,并有專人負責。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設計、施工圖紙,常規防雷裝置年度檢測報告等資料,均應及時歸檔,妥善保存。
(2)建立健全雷電災害報告制度,在發生雷電災害事故后,應第一時間報告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積極配合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進行雷災的調查和鑒定,并按照規定填寫雷電災害報表。
(3)加強對本單位職工的防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定期對職工開展防雷安全知識培訓,切實增強職工的防雷減災能力。
應根據國務院氣象主管部門要求,定期對防雷裝置定期開展檢測,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石化等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的防雷裝置應每半年檢測一次,其他的防雷裝置檢測每年一次。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裝置,應當由防雷裝置產權單位制定專人進行維護和保養。特別是每年汛期雷雨季來臨前,應對防雷裝置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維護保養。
防雷裝置維護和保養的重點為外部防雷裝置的腐蝕情況及機械損傷,檢查接閃帶、接閃桿、引下線等是否電氣連接正常,是否有脫焊、松動和銹蝕等,若有損傷應及時進行修復。內部防雷裝置的檢查重點為電涌保護器(SPD)是否有故障指示、漏電、接觸不良等情況發生,若有問題應及時處理。
應當成立專門的雷擊事故應急管理機構,加強組織領導,主要負責按照防雷減災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本單位的防雷減災應急工作的領導、組織、計劃、協調、監督和檢測工作,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和發布雷電災害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
事故發生后,相關工作人員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有人員受傷的,應立刻進行救治,并撥打120 聯系救援。
要對雷擊事故現場狀況進行保護,嚴禁其他人員再次靠近發生地及相近的防雷裝置,避免再次發生雷擊事故及次生災害。
按照雷電災害事故報告制度要求,立刻將有關情況上報給當地氣象主管機構,主動積極配合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進行雷電災害事故的調查鑒定。
一要做好應急演練準備工作,提前檢查應急演練物資裝備是否齊全。二要確定好應急演練的范圍和頻次,原則上應將雷擊應急預案一年內演練一次以上。三是豐富應急演練方式,除了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專題培訓外,可以加強現場實操,模擬演練等方式開展應急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