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中國保險行業年鑒的數據顯示,2007年到2018 年這十多年間,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 億元增長到572.65 億元,為2.13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金額2.79 萬億元。我們的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僅次于美國,居于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另外根據麥肯錫的預測,到2020 年,我國農業保險市場規?;驅⑦_到750 億元。但從近些年農業保險收入占比和增長情況來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長放緩,且體量較小,創收能力遠不如車險,農業保險亟待轉變。綜上,在農險巨大的發展空間背景下,如何使農民受惠,又讓保險公司有較高的利潤可圖,是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的源目標。
1.農保科技產品存在地域性問題
2.農保科技產品的普及性不高
3.綜合性和功能性不強
4.其他缺陷
(1)農保產品設計不全面、不合理
(2)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高、成本高
1.保險公司:充分利用全國農保數據,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個市區或者某一地區的數據。
2.政府: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應加快全國農險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2016年11 月全國農業保險信息管理平臺二期全險種數據匯集系統全面上線,將基于行業全量數據深化功能服務,繼續為監管機構、保險公司、農業政府部門和投保農戶提供相應的業務監控、風險監測、數據統計及信息查詢系統。
針對這一問題:為普及農保科技產品,使農業保險深入農戶。
1.農業保險公司:在農業保險科技產品平臺的設計過程中,增強平臺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首先讓農戶理解農業保險合同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概念,使用戶能夠自主理解保險合同的內容以免由于不理解保險合同的內容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再強化農業保險科技產品的普及工作,
2.政府相關部門:加強農業保險的宣傳推廣。
3.農戶:農戶應主動增強保險意識。
針對這一問題:農??萍籍a品應該綜合考慮從保險設計到理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能夠為農戶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同時農業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與政府相關部門有著密切關系,農險的設計較為復雜,獨立出來作為一項主要的業務經營比較好。
針對這一問題:農??萍籍a品所展示的農業保險產品應該綜合考慮農戶的農作物或牲畜種類及生長狀況、所處地區氣候等,能夠為農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定制服務。同時農業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政府相關部門應主動與保險公司共同完善有關巨災風險賠付和全面覆蓋問題。
1.政府:國家應針對巨災風險逐步建立完善的應對機制,可以通過立法強制或者自愿參與的形式,加快巨災風險基金的建立,并以合理穩定的方式對基金進行運作。同時也應利用國家相關資源數據建立農業保險信息庫,同時可讓大型國有銀行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服務,有效降低保險公司成本。
2.保險公司:主動進行農業保險產品供給側改革,合理設計農業保險產品,有效滿足農戶保障服務需求。同時農業保險公司也應在原有“以險養險”的風險分散機制下,積極探索和完善再保險的模式和途徑,使農業保險擺脫區域的限制,逐漸發揮其風險分散、社會管理的作用。
融合保險科技物聯, 創新農業保障服務。
互聯網時代,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推動保險科技創新應用,突破傳統農業保險制約因素限制,既為農業生產量身訂制保險服務降低災害意外損失風險提供保障,也為保險企業豐富保險產品,提升農險服務水平,拓展農險服務空間提供良好契機。
1.解決現有農保科技產品缺陷
(1)APP 設置,生動且具有吸引力,投保流程操作方便,便于農戶了解操作。
(2)依托現代科技和大數據分析,精細化分析農業中出現的問題,豐富保險品種,合理設置賠付比例。
(3)降低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解決保險公司利潤問題,保險機構之間加強合作,政府的普惠措施精準到位。
(4)建立完善保險制度,合理設置應對大災巨災的防范解決機制,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增強保險效果。
(5)政府和保險機構同時加強對農業惠農政策的宣傳和保險知識普及,提高農民對農保的參與率。
2.技術基礎
平臺軟件基于大數據將農民,農業和保險聯系在一起,用保險保護農民的實際利益,服務我國農業平穩發展。
(1)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采用智能注冊,業務分流,服務全覆蓋,便捷化操作等方式,結合保險金融工具的防災減損能力構建全方位,專業化,智能化,個性化,技術型,現代型的程序化平臺,為農業保險提供新的途徑,新的方法,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新思的路,新的動力。
(2)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儲藏數據,整合數據,歸納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龐大的數據中,理清思路,通過對比試驗,歸納出農業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發展困境。分析原因,探討解決措施,為保險品種的設計,完善以及下一年的農業保障問題提供經驗參考和數據支持。
(3)發揮保險的防災減損的功能,基于大數據,創新保險品種,改善保險結構,提升保險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農業保駕護航,減輕農業市場的波動程度,有效協調區域內部,區域之間供求矛盾,以及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同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質量,提升為金融服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