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珀 解永輝 王曉軍 濰坊職業學院
濰坊職業學院聯合山東省機械行指委、濰坊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區域裝備制造企業、高校等80 多家單位,組建了濰坊市機電設備職教集團,發揮行、政、企、校四方優勢,形成了集團化辦學新模式,2019 年被評為山東省骨干職教集團。實施“三級聯動”機制,依托“現代學徒制”“共建實訓基地”等載體,聚焦人才鏈對接產業鏈、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深化教學改革。通過拓寬路徑、深化內涵、提升合作層次等方式,推進職教集團實體化運作,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依托濰坊市機電設備職教集團,優化校企合作理事會、產學研合作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三級聯動”校企合作機制,加強院、校領導與骨干教師與集團成員密切溝通,解決集團實體化運作“多元參與、聚而不融”問題。搭建“企業家進校園”“優質校大講堂”等經常性活動載體,形成產教對話協作共享交流機制;聚焦產業高端共建專業。與北京鋼鐵俠共建智能機器人專業、與山東天瑞重工共建磁懸浮機械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更加適應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用人需求。依托機械特有工種技能鑒定站,面向集團成員院校學生和企業職工,開展特殊焊接、維修電工等項目培訓。通過實體化運作,高效整合集團內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市場資源、技術資源,進一步推動供需對接、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互利共贏。每年為區域提供高素質技術人才2000 余人,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專業技術和專項技能培訓5000 人次,開展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鑒定1000 人次。
以電氣自動化、數控技術等3 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為引領,輻射汽車維修等5 個省級試點專業,通過高端就業、優先晉升等方式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實施“產教結合,學崗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雙主體、四階段”現代學徒制育人體系;搭建校企共享信息管理平臺,實施企業班主任管理;在企業、學校、師生三個層面構建多元協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目前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擴展到9 個,合作企業增加到16 個,合作培養受惠學生增加到1800 人,《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雙主體,四階段”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2018 年山東省教學成果獎、全國機械行指委教學論文成果一等獎;“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搭建校企共贏平臺”等兩個典型案例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全國職教集團辦學網采錄。
按照“校內實訓職場化,校外實習教學化,學習過程工作化”的建設思路,聯合合作企業建成學做一體、校企互補實訓基地12 處。引企入校,校企共建“SMT”、精密加工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引進了企業6S 管理制度,在完成實訓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起企業部分訂單生產任務。在校外利用歌爾PPM 事業部先進的DMG、米克朗、馬扎克等高端數控設備,建立歌爾、濰柴校外實訓基地,為學徒制學生提供充分的真實生產場景技能訓練崗位,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下邊生產邊學習。近三年為歌爾、天瑞承接訂單139 種,加工產品兩千余萬件,為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工作量26000 人時,實現了基地校企共建共管、責任共擔、資源共享。2019 年獲評國家級SMT 生產性實訓基地。
發揮專業群產業鏈范圍廣的優勢,主動對接智能控制、精密加工等產業發展需求,搭建以“兩臺兩心三室”為載體的中小微企業服務技術技能創新平臺。針對區域內企業產品研發、數字化生產等需求,與華航唯實共建教育部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平臺,與百科融創共建嵌入式技術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平臺,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技術創新,服務區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針對區域內中小微企業設備維修、智能升級改造、生產人員培訓等技術技能需求,與濰柴共建市級數控工程研究中心、與歌爾共建濰坊市表面貼裝研究中心,積極開展技術服務與技術推廣,服務域內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以國家級李永勝技能大師工作室為紐帶,與行業內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新建杜洪香、解永輝省級名師工作室,開展高技能人才技術研修、技術技能創新和帶徒傳技等老帶新、強幫弱服務活動。完成了省級科研項目4 項,市級課題50 余項,解決技術難題200 余項,完成企業產品設計25 項,橫向課題15 項,專利授權48 項,科技到款額300 余萬元。
對接產業轉型升級,根據智能制造產業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濟南科明聯合開發信息化優質教學資源,采用 AR、VR、MR 等先進技術開發虛擬工廠、教學視頻、動畫等6000 條信息化教學資源,建成電梯工程等3 門在線開放課程、10 門省級資源共享課,《電子線路基礎》等22 門信息化混合式課程。推進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與歌爾等企業合作開發《電氣安裝與調試》等17 本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依托國家教學資源庫和移動終端學習平臺系統等智慧課堂平臺,普及信息化教學手段,推廣O2O 教學模式;依托專業群實訓基地,以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為主線,開展教師分工協作的模塊化及理實一體化教學;根據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等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