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旺 浙江美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近幾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更進一步的促進了我國各行各業當中的節能減排。而建筑領域作為一項較大能耗的產業,給排水系統的建設包含了通氣管系統、排水管、給水管道等多個設備。如果在設備的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沒有真正應用節水節能技術,就會在后續的給排水系統應用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因此,通過在建筑給排水系統施工過程中應用節水節能技術,不僅能夠節省更多的水資源,也能更進一步的促進建筑領域快速發展。
在建筑各種結構之中,以其具體用水狀況及所具備的性質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做出兩項原則,一項為管道供給,另一項是污水排放。就給排水方式而言,現如今所應用的管道屬于同一類型,由此在收集不同類型的廢水之后,對其進行運輸。在選擇給排水方式時,應以給排水性質作為參照和依據[1]。
在設計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給水和排水管的長度,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材料,而且在發生故障時也很容易進行維護。不建議在排水隔水管和橫管之間使用90°彎頭連接[2]。
在實際建筑給排水施工以及后期的應用過程中,存在4 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首先,建筑物因為體積規模較大,因此其生活用水具備著較大的分布區域,想要對這些生活用水分布區域進行管理,存在較大的技術方面以及規劃方面的難度。而在建筑物給排水系統投入使用過程中,想要促使人們自覺用水對管理者也面臨著較大困難。其次,在建筑給排水系統施工中,可能會因為施工材料以及后續使用過程出現的問題,導致用水設備出現損壞。再者,一部分地區因為水資源過于豐富,水源的價格比較低,因此人們肆意的使用水資源,并沒有節約用水的意識。而在自來水價格低廉的條件之下,水力企業不僅無法提高經濟利益,也不能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同時還會出現浪費用水等現象。而通過合理的調整水費價格,同時制定出有關的節約用水管理制度,提高收費標準,能夠進一步的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培養起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3]。
現在更進一步的節省建筑后續投入使用過程中的大量的水資源,就必須在建筑給排水系統施工過程當中應用新型的給排水技術。首先必須進一步的優化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通過合理的控制超壓流等方式,減少水流對給水配件以及質管的壓力,進而減少給水系統所面臨的過大壓力,節約水資源。因此,在建筑給排水系統開始施工過程中,應用節能技術必須進一步的結合超壓出現的實際狀況,并且探討其實際壓力,盡可能的使系統壓力的變化幅度減少到最小,從而實現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其次,在最開始系統優化設計過程中,通過合理的運用雨水及雪水等自然水資源,從而達到理想的節水效果。通過將路面及屋頂的雨水以及雪水收集起來,再經過一系列的消毒、沉淀、吸附等水資源處理措施,在確保水質達到一定的應用標準之后,就能夠直接的輸送到建筑給排水系統當中,取代部分自來水的應用。在給排水系統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還應考慮將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經過過濾、消毒等一系列處理,從而取代生活用水的設計方案。通過運用中水技術,能夠循環利用水資源,這樣不僅僅能夠防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外界水源當中,造成水體污染,還能夠進一步的節約水資源,從而緩解用水緊張的問題。通過將新型的節水技術運用于建筑給排水系統當中,能夠將生活用水反復循環利用,從而有效的解決用水短缺問題,通過大力的開展節水技術,能夠更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生產發展[4]。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前提下,我國的節能技術也邁向了新的臺階。通過在高層建筑當中應用新型的節水技術,能夠進一步的解決建筑給排水過程中的水壓問題,因為城市過程當中的水壓無法達到高層建筑中的用水要求,從而導致較高層建筑中用水困難,同時又因為部分建筑工程在設計過程中不夠成熟,導致了在實際過程中將管網進水錯誤的注入到儲水池當中,從而流失大量水資源。通過提倡節水節能技術,還可以通過劃分消防給水系統以及生活給水系統區域等步驟來實現,防止出現水資源浪費現象。為了滿足消防用水需求,就必須進一步的做好水壓的分區工作,這樣就會進一步的增強生活給水管道的承載力,從而導致生活用水出現了超量供水等現象,使得局部管道的使用壽命縮短。而如果沒有分區,就可能會為了保證消防用水,而通過應用減壓閥,達到降壓的效果,減壓閥的應用需要提供大量電能,造成不必要電能的使用,這也不符合經濟型的理念。而通過將以生活給水作為中心,滿足消防給水的需求,可以通過設置有多個水泵這一條件而達成,此時,無論是對于系統的運行管理還是應用過程中經濟性的角度進行分析,都可以看出,生活以及消防這兩項系統必須分開設置,通過分開設置消防系統以及給水系統,能夠進一步的針對性的確定分壓值,防止浪費大量的水資源[5]。
綜上所述,在建筑給排水施工過程中,通過何種方式和手段能實現節水節能的目的,對于當前的建筑設計與施工而言,是其主要方向,需要基于對節水節能技術的正確、清晰認知,重新思考建筑給排水,針對各種節水技術以及節能技術,前者包括新材料與壓力以及中水等,后者包括系統設置與管網結構等,探究其應用性,加大應用建筑給排水中對節水節能技術的應用強度,在節水節能方面獲取更大成果,進一步促進建筑給排水設計施工中新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