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梅 綏中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在建筑企業或建筑單位中,施工隊伍中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工工人,這部分農民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不少企業的農民工未完全享有其應該獲得的利益和待遇。以工傷保險的參與程度來說,一些企業為了避免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負有過多責任,不會與農民工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合同,同時為了減少成本支出,農民工也不會參與工傷保險。這就使得農民工的個人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在發生事故時,很多農民工面臨維權無門的處境。
很多正規的建筑單位或建筑企業在施工之前的招聘階段都會與施工工人簽署勞動合同,以充分保障施工工人與自身的合法權益。部分企業為了節省開支,同時也為了避免一旦發生事故自己需要承擔過多責任,且需要進行賠償這一情況,并不會工人簽署勞動合同,同時也就沒有了工傷保險這一項。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導致的:
目前,絕大多數施工單位和建筑企業都屬于民營性質的企業。這類企業是以利益為主的。農民工工人到這類企業就業,部分企業會因不愿承擔額外的義務和責任而與農民工達成口頭協議,另外,農民工由于欠缺法律意識且不愿受到條款的約束,一般不會主動與就業的企業簽訂勞務合同。這樣就導致在用工的過程中,農民工需要聽從于企業的要求,導致勞動的過程中農民工的相關權益會受到嚴重損害。
個別企業的相關管理人為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逃脫責任,一般會向相關部門及農民工群體隱瞞勞動合同的簽署情況及農民工工傷保險的上報情況。這就會導致一些農民工在施工的過程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受到工傷,則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進行維權,工傷的花銷只能有自己承擔。另外,一些企業利用權力之便,將農民工的工資與工傷保險相抵,降低了農民工的收入標準,嚴重損害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面對這種情況,農民工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相關部門也要及時進行監督,一經查實嚴肅處理,保證農民工能夠獲取勞動所得。
宣傳力度不夠大或工傷保險的作用宣傳不夠深入是廣大農民工不了解工傷保險,進而在入職前忽視工傷保險的重要性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型用人單位在入職時都會按照嚴格的程序來給農民工進行宣傳,同時幫助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而少部分企業選擇性的忽略掉了工傷保險的宣傳,或僅進行應景式的宣傳,使農民工沒有完全了解工傷保險的重要性,農民工的參與度也就得不到提高。這部分企業應當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民工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倡導每一位農民工加入工傷保險中來,以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我國相關部門為充分保障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合法權益,頒布了一系列的勞動條理和準則。在工傷保險條例中專門針對農民工等沒有參與工傷保險的上崗職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的情況作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沒有正常參加時,用人單位內部職員受工傷,該用人單位必須要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及標準支付費用進行賠付。但是農民工法律意識淡薄,導致許多用人單位在農民工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工傷時,采用“私了”的方式,即賠付農民工一筆錢以頂替用人單位承擔相應責任受到處罰。這對于農民工來說是不公平的。
提高工傷保險的覆蓋面是充分保證受工傷的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前提條件。一些因工受傷的農民工在進行鑒定時往往因為法律條款的約束而不能被認定為是工傷。這類農民工在受傷之后往往只能夠自己進行治療,及時參與了工傷保險也不能夠獲取賠償。相關機構應當及時修改工傷保險條例,優化、簡化賠付過程,并增設工傷保險的賠付情況,為農民工在受工傷后能夠及時獲得理賠提供有力保障。
建筑企業應當依法為農民工繳納工傷保險,嚴格規范現場勞務用工。一般情況下,建筑工程一般由發包方和承包方、施工單位三方負責。承包商在接手工程之后,應當及時將工程分包給下面的施工單位,在此過程中,承包商應當及時督促施工單位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人事錄用,并建立花名冊及考勤記錄,相關信息一定要記錄準確。在人員管理方面,施工單位要執行動態監管機制,及時增加或刪減人員名單。對發生工傷的員工要及時進行賠付或執行工傷保險,不可逃脫責任或“私了”等。
不少企業的農民工都對工傷保險知之甚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傷保險的參與率和賠付率。建筑單位或企業應當在員工入職前加強對工傷保險在內的各項內容宣傳和介紹,幫助工人認識到工傷保險重要性,積極倡導工人參加工傷保險,為自身的安全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相關部門都應當及時重視起建筑企業農民工參與工傷保險這項事宜。針對目前農民工參與工傷保險率低的問題,相關部門一定要對其真相進行查實,并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對不遵守工傷保險條例的企業或用人單位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及時的處罰和教育。在企業內部,企業要積極宣傳工傷保險的作用和重要性,對入職的員工要及時倡導其參與工傷保險。針對工傷保險的參與費用及賠付等問題,相關部門要細化保險費率和賠付條例,適當減輕企業負擔,同時也為農民工積極爭取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