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霞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機關服務中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有效革新就業領域,對宏觀調控方式予以積極的創新和完善,實現就業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緊密銜接,作為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也需要滿足分配理論發展的需要,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制機制,在此基礎上保證收入分配的科學性、合理性,對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進行革新,絕對不能僅僅以職稱或者資歷高低作為主要依據,而是要將各個生產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統籌考慮,并將其按照具體的貢獻參與分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實際上事業單位越來越趨向于企業,所以加大對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力度,有助于更好的完善單位的系統功能,以此來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需要政府從事業單位的實際運營管理情況出發,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引導其積極融入市場,有效提升其發展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
在績效考核改革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要實現其與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銜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績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價值,提升績效制度改革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確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不遭受損失,在員工的績效考核方面,確保崗位績效工資管理制度的有效運轉,從而實現員工權益的合法保護,在此基礎上形成多角度動態化的工資管理制度,這有助于事業單位形成自我督查機制。
現階段,事業單位在績效考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會面臨著不少問題,存在許多困難,主要是因為難以對崗位績效的評級標準進行準確有效的把握。再加上事業單位具有非營利的特性,因此難以對服務進行量化,從而增加了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的難度,并且也難以形成動態化的績效崗位評級制度,因此無法從客觀上對具體績效進行有效區分。
目前,我國一些事業單位只是單純的設置了不稱職、基本稱職、稱職以及優秀這四個指標,而且大部分事業單位都將績效評估的時間放在了年底,加之制度本身又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進行績效評估過程中既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難以實現預期效果。由于績效評估的結果會直接與工資進行掛鉤,所以不少單位的管理者為了避免得罪人或者確保員工相對滿意績效評估的結果,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比較敷衍,難以有效反映出工作人員績效的實際差別,自然難以實現預期的績效考核目標,不利于發揮績效工資制度對人力資源價值的促進作用。
要想實現績效考核的預期目標,需要單位領導和管理者們對績效制度改革形成正確、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并不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而敷衍了事,要營造良好的績效工資評價與考核氛圍,以此來考察員工的能力素質和態度能否勝任工作崗位的需要,確保績效工資制度開展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有效性。首先需要單位管理和領導者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對績效考核的學習和了解,在單位內部加大教育和宣傳力度,將其有效融入單位日常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讓全體員工認識到績效考核對于單位和自身的重要意義,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信心,實現預期的績效考核目標。
績效考核制度作用的主體都是單位工作人員,所以要想真正發揮績效考核體系的實際作用,就必須要先了解單位員工對績效考核制度的態度和看法,針對他們的問題和意見進行充分的討論,暢所欲言,群策群力,共同參與本單位崗位績效考核制度的策劃,為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在單位的有效推行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另外,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員工的立場出發,統籌考慮各種問題,確保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對表現優異的員工予以適當的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績效考核氛圍,充分帶動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考核過程中的有效監督。
事業單位在構建績效考核制度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崗位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設置崗位系數,對不同工作的內容、性質和承擔的責任義務進行有效區分,此外還需要統籌考慮崗位的復雜程度、勞動強度以及危險性,進行時間段劃分,構建合理的崗位制度,確保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可以在績效工資制度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從綜合素質、工作能力和工作質量三方面加強對自身的考核,并確保考核的指向性、明確性以及可操作性,從而構建起一整套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嚴格遵守按勞分配的管理制度,實現審計、財務、監督、管理部門的有效融合,實現單位資源的優化配置,為事業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對事業單位而言,進行績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復雜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單位上下全體人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正,以此來確保制度更好地落地執行,在單位形成濃厚的績效考核氛圍,以此來激發和調動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在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應有的實際作用,共同為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