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蘋瑗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時代的發展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引領了金融領域的不斷變革。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要求我國經濟類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也要隨著市場的變化積極創新和改革。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發展,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依舊沿襲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滿足當前社會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為此如何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和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型金融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隨著經濟的騰飛不斷發展,不斷更新,故對課程的教學以及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缺乏金融系統性的教學規劃以及教材編撰-出版到應用時滯性的原因,多年來教材內容變化較小,教材內容未與市場進行有效的動態鏈接,從而讓學生在對金融類課程的學習上感到落后乏味。而從現實金融業蓬勃發展的角度來講,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具有一定的前衛性,縝密的邏輯性和較高的實踐性,如此才能培養具有專業金融知識和互聯網金融思維的復合型人才。但當前傳統單一固化式的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易令學生知識面窄,市場敏感性差,難以形成金融思維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而金融學課程多以理論為主,加之大部分任課教師在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多采用傳統的以教材為主進行講授的教學模式,如此被動的學習讓學生形成固態思維,面對復雜型的金融問題無法直接解決或者生搬硬套。這令大部分學生缺乏對金融課程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較差,課上課下都難以對金融知識融會貫通。如此培養的學生更是難以滿足當前市場的需要,更會影響我國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雖然金融課程設計上有實訓課時的要求,但是由于金融實踐教學硬軟件條件要求較高,以及較多院校財力和投入不夠,至此,難以完全滿足師生的教育學習的實訓需要,致學生實踐操作時間有限,無法達到熟練操作實踐的要求。與此同時,與金融學專業基礎課程相關的就業崗位范圍較廣,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的客戶經理、風控經理、理財經理,投資顧問和市場調研等等,但是其學習了解的都只是某一崗位的某一環節,而非全部,故實踐操作也僅局限在某一單一環節上,故客觀條件上金融專業的實踐實訓也存在一定難度。
在“互聯網+”在背景下,傳統的金融學課程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時滯落后性。對此,不斷豐富補充符合時代背景需求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學思想需要創新,不斷深化研究,塑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學需求,減少部分冗雜陳舊的理論知識,增加前沿的知識理論和實踐課程。其次,選擇恰當的教材和輔助資料,教材和輔助資料的內容上需要符合金融市場的不斷更迭和實際狀況,并且還需要教師根據需求進行資源的整合,并不斷有效銜接金融市場最新的實時動態。最后,由于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教師需要將金融教學信息化全面融入金融教學之中,時刻關注市場的實時動態。并引導學生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理論分析和規律研究,如此才能培養學生的金融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單向性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金融復合型人才。為此,教學模式上需要進行一定改革。長期以來,在金融教學的模式中,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令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對此,應建立教與學的互動教學模式,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首先確立問題,接著讓學生以個體或者小組的方式通過一系列綜合的學習任務解決問題,最后進行展示和總結。以此,從客觀和主觀上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輔助者、主持人和點評人,更好的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構建自身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框架體系。
互聯網科技和金融的迅猛發展,對高校培養金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業是高度依賴信息的行業,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金融風險和監管的同時,學習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相關技術知識,增加金融科技類的課程將有助于培養具有技術能力和掌握金融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在信息化的時代,如何把握和挖掘信息并做出正確決策是當前金融市場重要的問題。當下金融專業學生若能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如Matlab、Python等,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是高職類學校培養學生的一大目標,為此,在教學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的部分,這需要增加教學設施的投入,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一方面,需要在原有教學設施基礎上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學設施資源。另一方面,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能在校通過實訓學習的同時進入銀行、證券公司或者保險等金融機構進行參觀學習,實地感受金融機構的業務和職能,撰寫相應的金融研究報告,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對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和未來職業的定位。
“互聯網+”背景下,社會更加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因此,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模式更加需要結合當前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發展和實際情況進行金融人才培養方式的探析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傳統金融課程的基礎之上進行符合“互聯網+”時代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的訓練,有意識的培養具有金融思維能力的專業人才,從整體上提升金融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