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雯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實施河長制以來,壽寧縣全面調整充實了縣、鄉河長組織體系,全縣14個鄉鎮在全區率先建立雙河長。設立了縣級河長2名、副河長2名、流域河長7名,鄉鎮級河長28名、副河長14名、河段(支流)河長184名、河道專管員210名。縣級河長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擔任,副河長由常務副縣長及另一名副縣長擔任,縣域主要河流(西溪、蟾溪、小溪、平溪、犀溪、壽泰溪、托溪流域)各設置流域河長1名,由縣政府副縣長兼任。調整充實了縣、鄉河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縣、鄉河長辦人數36人。
一是河長履職盡職盡責。縣、鄉河長按照要求開展巡河,做到縣級河長一月一巡查、鄉(鎮)級河長一周一巡查,加大巡查力度,開展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二是河長辦運作規范到位。縣、鄉(鎮)河長辦做到機構、人員、經費落實,負責河長制工作的具體運行,開展綜合協調、政策研究、督導檢查、考核考評、制定河長制工作要點、下達任務清單和問題清單、組織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日常信息工作報送等日常工作,協調組織執法檢查、監測發布和相關突出問題的清理整治等工作。三是河道專管員隊伍配齊配強。按要求配齊河道專管員,做到轄區河湖全覆蓋,河道專管員的配備以村委單位,按照轄區內河道數量、大小和任務輕重等實際情況聘請河道專管員,負責村(社區)所轄河湖的日常巡查與信息反饋、配合相關部門現場執法和涉水糾紛調處、引導公眾參與、河道保潔等工作。
縣鄉兩級利用報刊、簡報、壽寧有線電視、壽寧時訊、手機短信、“壽寧縣河長”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和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實施河長制的重大意義,提高公眾生態環保意識和生態道德水平,倡導良好衛生習慣,逐步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心流域保護和水環境整治氛圍。
一是制定完善河湖名錄。壽寧縣登記了蟾溪、壽泰溪、犀溪、托溪、西溪、平溪、小溪等7條主要河流和六六溪水庫名錄,調查摸清行政區域內河湖的分布、數量、位置、長度、面積、水量等基本情況。二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壽寧縣完成了《交溪流域壽寧段一河一檔一策方案》的編制工作,并于2018年11月完善修訂了一河一策動態更新。三是完成了西溪、蟾溪、壽泰溪、犀溪、托溪、平溪、小溪流域河道岸線、生態保護藍線規劃工作。四與省、市同步著手建立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河道專管員全部配備智能化手機。
嚴格控制水資源“三條”紅線。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對在建項目進行水資源論證,控制好區域取用水總量,同時在取水許可審批更加嚴格。做好用水效率控制。提高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能力。落實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監督和應急管理,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要求,嚴格排污口監督管理。
確保流域水質達標。2018年壽寧縣國控斷面武曲鎮水質優于Ⅲ類標準,水質達標率100%;修竹溪、托溪、西浦溪、犀溪、后溪、平溪、十八曲溪、雙溪/壽泰溪、棠溪9個小流域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符合流域水功能區劃要求。壽寧縣17個鄉鎮交界水質考核斷面,經檢測全部合格,均達到Ⅲ類水以上,其中Ⅱ類水質斷面9個、Ⅲ類水質斷面8個。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對沿河的畜禽養殖污染進行排查,及時排查排污口,發現屬于畜禽養殖場排放的一一進行登記造冊,對禁養區生豬養殖場一律關閉拆除,同時對于占河道進行家禽養殖的,拆除違章搭蓋后,恢復其原貌,確保恢復河道生態。
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科學規劃養殖業,推廣生態科學養殖。河長辦聯合農業局等相關單位對養殖業進行摸排造冊,登記水產養殖的規模及總類,并對養殖戶進行相關科學養殖的宣傳,發放科學養殖的小冊子,禁止在水源地養殖。
工業集聚區污染集中防治。壽寧縣工業園區全部建設污水集中治理設施,工業園區內無涉重金屬企業。壽寧縣南陽工業園區建成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已于2016年12月通過環保部門驗收,并與市環保局聯網。
黑臭水體治理與劣Ⅴ類水體整治情況。壽寧縣17個鄉鎮交界水質考核斷面,沒有黑臭水體與劣Ⅴ類水體,全部達到Ⅲ類水以上。
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情況。全縣入河排污口調查總數187個,其中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4個,規模以下入河排污口183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包括:鄉鎮污水處理廠(站)3個,企業(工廠)入河排污口1個。規模以下入河排污口包括:農村集中入河排污口142個,企業(工廠)入河排污口41個。針對違法設置、布局不合理、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管網不完善、農村污水直排、審批不到位、監管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整改措施。按不同類別的措施分別歸納說明入河排污口整改內容,明確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的路線圖、時間表。
全面落實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按照省里提出的“2020年所有水電站落實生態下泄流量”的目標要求,通過“改造一批、限制一批、退出一批”,推動壽寧縣小水電站轉型升級綠色發展。2019年6月已全面完成61座裝機5萬千瓦及以下的農村水電站的生態狀況調查,未發現縣域存在生態敏感河段,應安裝下泄流量在線監控裝置的3座水電站已安裝在線監控裝置,實現水利部門與環保部門聯網監控,并制訂了“一站一策”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