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虎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韓小龍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
最近,由于持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增加。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不能滿足我國天然礦產資源各方面的需要,而且對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和礦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隱患[1]。因此,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礦產資源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研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綠色循環利用的特點,不僅可以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考慮到這一點,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礦產資源勘探與開發的特點和綠色循環來快速發展國民經濟。
地質環境一般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一般是指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穩定區域,如果破壞了該穩定區域,就會產生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當前,常見的地質環境問題包括地質災害(坍塌、滑坡、滑坡)、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地震災害和水污染[2]。由于大規模的社會建設和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中國的地質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人類安全和財產損失。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地質環境問題的投入,以減少或消除地質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目前,我國礦產資源開發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影響了礦產資源開發的效率。這不僅與基本礦產資源儲備不足有關,而且還主要與缺乏技術人員和不完善的地質勘探管理系統有關。同時還存在著其他次要因素的對此影響。詳情如下:
目前,中國的礦產資源開發和綠色循環利用發展在礦產開發過程中重視程度還不夠高,許多礦產開發單位還沒有建立詳細的勘查方案,勘探人員的目的還不明確。地質勘測是一項相對復雜的任務,涉及許多知識系統和技術技能,包括初步勘測、設計和技術應用的三個方面[3]。但是,一些礦產開發單位目前相關知識了解不足,勘探人員的觀念沒有及時更新,勘探技能不高,使用先進勘探設備的能力不足。在調查過程中,也沒有堅持綠色發展的概念,造成了一些資源浪費。
對于礦物勘探工作,勘探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同時,由于礦產勘探工作環境相對較差,需要及時在勘探時做出判讀,導致了勘探人員其工作中需要儲備知識的涉及面廣且內容復雜。然而目前,一些礦產勘探者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并且在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因此為礦產開發提供的數據經常性的與實際并不相符。其次,某些礦產勘查設備的管理制度和機制也不健全,礦產勘查工作效率不高。
為了增加對中國礦產資源的利用,相關企業應當建立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合理的礦產資源綠色開發體系,并采取合理措施解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問題,使企業穩定運行。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國土交通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礦產資源的實際勘查和開發,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以保護礦山環境,從根本上減少礦產資源的浪費,促進礦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合理安排礦產資源的綠色開發體系,可以更好地保護礦山的地質環境,進一步加快地質環境的恢復速度[4]。
礦產開發部門應在加強勘探人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礦產勘探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在礦產勘探過程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持綠色、環境保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加強對探險家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訓,定期舉辦“綠色發展”主題的探險教育學習會議。年輕工人可以學習先進的勘探技能和概念,并將其與勘探數據結合起來進行合理的統計和分析。這將大大提高礦產勘查數據的利用率,為礦產的綠色發展提供科學參考。
在實際工作中,有必要根據礦產資源開發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以不斷減少資源浪費。由于我國礦產資源較為分散,為了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根據礦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建立綠色回收礦山示范區,并對礦區進行了合理分類,可以有效保證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必須不斷加強技術指導,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及時合理的解決方案,并提高采礦工人對工作的興趣。通過建立綠色回收礦產示范區,不斷加強礦產資源技術指導,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的穩定運行。在礦產資源技術指導過程中,企業應當積極采用安全環保的綠色技術,嚴格遵循“再開發,減少,再利用”的原則,不斷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地質環境問題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當前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通過建立合理的礦產資源綠色開發體系,加大礦業信息化建設力度,建立綠色循環采礦示范區,可以有效保證礦區各項管理任務的順利進行,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但是,當前在勘察操作中仍然存在問題。所以必須在原始工作的基礎上重視創新和改進,增強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保持中國礦業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