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金寨縣關廟社會事務中心
在黨的十九大指示下,我國需要重視存在的環境問題,加大力度保護生態系統,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尤其需要加強建設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協調農村和城市經濟發展,保障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均衡性。
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財政收入低,在年初財政預算時因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大多投入大、周期長,很難列為政府優先支出或保障的預算項目。再加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府生態環保意識較差,生態文明建設被邊緣化,造成經濟欠發達地區環保生態文明基礎建設相對落后,少量已建設的生態文明基礎設施也難得到維護和保養。
城鎮化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垃圾產量和處理工作之間存在矛盾。很多農村地區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也沒有污水處理配套設施。經濟欠發達地區一般只是集鎮投放垃圾桶,設置簡易的垃圾存放地。很少有專用垃圾清運車、垃圾焚燒站。
經濟欠發達地區工業經濟結構還不夠完善,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時間比較短暫,在國民經濟當中,生態工業和生態農業等占據的比例較低,因此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大力度調整發展結構。當前局部生態環境容量將要達到飽和,因為生態環境容量是有限的,欠發達地區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環境需求,因此影響到環境承受力。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建設工業園,因此增加了污染隱患。我國加大力度打擊經濟欠發達地區環境違法行為,導致更多的違法企業向偏僻無人區轉移,畜禽養殖業等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黨的十九大要求快隨發展農業農村,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基礎,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提升農村城鎮化水平,同時可以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因為各地區的發展情況是不同的,需要提出針對性的城鄉融合發展措施。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鎮化率比較低,在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重新規劃布局農村,拆遷并且合并人口較少的村舍,向城市轉移人口,如果村舍具有較多的資源,并且具備良好的發展情況,可以構建農村社區或者行政村,保留村舍原有的自然特色,如果自然村缺乏特色,需要落實拆遷整改工作,滕置更多的土地用于農業生產,加強產業振興。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加強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問題。在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治理污水廁所,其次需要加大力度清理陳年垃圾,資源化領農業生產的廢棄物,管理農村養殖業,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培養村民的環保意識。政府部門需要合理劃定養殖區,梳理規劃養殖企業,促使養殖企業落實污染處理措施,如果企業不符合環保標準,需要立即關閉拆除。構建農業示范區,協調示范區種養工作,在養殖區中標準化改造糞污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糞便。此外需要充分利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秸稈資源實現集中供氣,同時可以利用秸稈發電,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資源。
農村地區可以大規模的種植大豆等養地植物,在人均土地較多的區域落實休耕工作,因此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可以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休閑農業,在實際工作中落實退耕還林措施,減少耕種面積,構建生態示范區域,全面監控農藥使用過程,嚴厲懲罰使用違規農藥的種植戶。在當地建設減肥增效的示范區域,建立土肥實驗基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實際工作中落實農機作業,融合發展農機農藝。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落實社區管理模式,在農村生態文化建設中融合生態文化建設理念,使農村居民的歸屬感不斷提高。在農村各地開展各種類型的評比活動,轉變農村居民的傳統觀念,建立農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加大力度改革農村地區的封建陋習,幫助每個農民落實新型生活方式,自覺抵制低俗生活。
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生態環境指標,促使每個居民做好自家的環境衛生工作,提高整體居住環境的衛生水平。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保護當地自然古跡,同時建設觀光農業園,幫助人員正確認知生態文明,同時可以自覺宣傳正確的生態文化。
各大城市具有完善的環保系統,但是在村鎮卻很少配置垃圾回收站和污水處理廠等,不利于落實行政村環保工作。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在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中融合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向農村地區加大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力度。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可以吸引個人和企業投資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構建環境污染治理的專項資金。
和銀行金融部門構建合作關系,同時需要爭取國家貸款支持,建立項目資金,積極融合社會資本,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落實PPP模式,和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解決資金困境。合理規劃布局垃圾處理設施,在鄉鎮村建立垃圾中轉站,同時需要安排專業車輛運輸垃圾,每個村莊都要配置垃圾桶,優化處理農村的生活垃圾。在城管局統一管理農村環衛工作,保障管理工作的專業化。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實問責制度,政府需要在發展規劃中融合農村生存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目標責任制和政府問責制,可以及時問責環保行為不合理的部門,直接免職存在責任的鄉鎮負責人,規范村民日常行為。
本文結合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設策略,不斷提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環保水平,推進生態文明的進程,實現農村地區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