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吉祥 力旺集團有限公司
財務共享中心在我國的萌發時間為1999年,在其不斷發展過程中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上的優勢越來越突出,各行各業的企業集團開始建設其專屬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在我國的應用程度不斷加深,其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需要進一步分析其建設優化對策,促進企業集團發展。
企業集團對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優化可以從其現有的組織架構入手,將其結合當前市場經濟情況和企業競爭力進行進一步完善。一方面,管理人員運用現代企業集團的管理經營思維,重點調整和財務共享中心有較大關聯的財務部門,系統設計和重構管理會計、內部稽核、會計核算、技術支持、綜合管理以及資金結算等機構。另一方面,做好各部門工作重點內容設計,例如,綜合管理部門人員的工作應側重于分析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優化需求、制定相應檔案并做好執行監督;會計核算部門側重于應收應付會計、企業集團內部費用等;內部稽核部門側重于稽核管理財務會計的工作。通過對部門職責的側重點細化,讓組織架構更加適合當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此外,企業集團應當在建設優化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將其和企業集團戰略發展規劃進行緊密結合,制定和其對應的短期優化目標和長期優化目標,促進企業集團的全面發展。
財務共享中心的關鍵流程優化內容按照其流程特征劃分主要有以下四點:
(1)對總賬關鍵流程的優化,企業集團需要建立總賬組,統計匯總企業集團轉賬方面的憑證情況,統一核算規則和會計科目,重視對財務數據報表和相應憑證工作的審核力度,保證財務共享中心財務數據信息的準確性。
(2)對固定資產關鍵流程的優化,需要企業集團工作人員充分利用財務共享中心,在其中審批企業集團采購發票、入庫單、采購合同等關鍵財務信息記錄,將其按照內部管理制度,建立資產卡片,生成相應的憑證。同時,定期盤點企業集團固定資產,結合其變動情況進行必要的財務處理。
(3)對收付款關鍵流程的優化,一方面,需要嚴格遵守企業集團的采購計劃,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制定購買合同,財務部門結合入庫單確認收貨,并進行核算、支付相應資金,優化應付賬款工作。另一方面,根據簽訂合同內容,確認訂單、開具發票,審核到出庫單,生成應收賬款,優化應收賬款工作。
(4)對費用報銷關鍵流程的優化,申請部門的申請流程為填寫財務信息共享中心流程系統中的經辦、報賬等信息,財務共享中心會審核其中數據情況,分析其是否符合業務規范和是否具有準確性,審核之后會直接進行支付。在其的優化上需要注意,完善工作人員信息等級體系,合理設置支付期限,維護好企業集團的財務情況[1]。
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基礎和關鍵就是信息系統,企業集團想要保證對其建設優化的質量需要健全共享平臺系統。首先,健全基礎核算系統,可以利用ERP系統在人員協作上的獨特優勢,構建企業集團財務運轉一體化的核算系統,按照人員業務情況設計對應的模塊,如報銷管理模塊、費用管理模塊等,在核算系統中將企業集團的財務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使其可以在彼此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其次,健全集成處理系統,集中化處理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處理、合同管理、預算管理、系統管理等,構建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財務共享中心。最后,健全輔助核算系統,即根據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分析其內部管理的需求,將其進行健全,特別是影像管理系統,需要企業集團合理配置自身資金,增加在信息采集設備上的資金投入,將其進行豐富,讓工作人員可以將紙質的財務資料進行電子化處理,構建財務信息電子影像數據庫,增加索引、查詢功能。此外,將網絡報銷系統和銀企直連,優化網上報銷環節,在保證報銷內容真實可靠的基礎上提升報銷效率,保證財務共享中心實際效用。
企業集團管理人員需要正確認識財務共享中心,加強對其建設優化的保障,并制定具體的保障措施,引起員工的注意,保證可以將其順利的建設優化。一方面,管理人員應當結合當前其建設情況,完善管理制度,構建合適的財務執行體系,并加強對財務人才的培養。需要管理人員引進先進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理念,推動業財融合,增強各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理解。此外,定期舉辦培訓活動,并豐富培訓活動內容,增強工作人員參與度,例如舉行技能競賽、專業知識競賽等。另一方面,制定安全保障措施,重視風險管控工作,積極應對財務風險,并盡可能的提升預算管理質量,加強對市場環境的理解,提升對風險的防范能力。同時,加強對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系統安全的管理力度,構筑防火墻,并設計權限密碼,按照工作人員的崗位級別開放相應權限,并定期檢修、保養信息化設備,避免主客觀因素對信息系統安全性的影響,消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避免數據丟失、重要數據泄露等問題的出現,提升財務共享中心的安全性[2]。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集團中的建設優化,需要其管理人員樹立相應的管理理念和意識,認識到其屬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并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優化自身職能,相關企業集團需要密切關注自身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建設優化對策,從而促進自身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