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霞 青島工學院
所謂企業并購就是企業的法人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之下為了擴張企業的規模,擴大企業經營管理的范圍,提升競爭能力而進行的經濟擴張,借助獲取其他企業的控制權或產權的形式完成交易的一種商業行為[1]。企業并購是一項漫長而煩瑣的工作,其中涉及了眾多問題,尤其是財務層面的風險管理如果沒有得到重視和妥善處理,將會給企業并購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財務風險加強防范和控制,保障企業并購的順利開展,為企業并購后的穩步發展打好基礎。
企業估值風險就是企業在進行并購活動時在對并購方價值的評估方面所存在的風險,企業并購中的評估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并購方無法真實的了解被并購企業的實際價值,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被并購方為了提升并購價格而制造虛假信息或隱瞞企業的真實情況,而導致評估環節對被并購企業的估值過高;其二是由于從事企業估值工作的相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導致對被并購企業的評估不夠客觀準確[2]。
企業要完成并購需要使用大量的資金,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融資風險就是基于這一原因而產生的。雖然借助融資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籌措并購所需的資金,但是融資需要企業基于對自身經營和發展狀況的正確評估,且能夠對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的資金和財務狀況進行一個比較準確的預測,以免在今后陷入資不抵債的危機當中,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營管理風險。
支付風險也就是企業在利用籌措的資金完成并購資金的交付是所產生的風險,目前企業并購主要的支付方式包括現金形式、股票形式、杠桿形式和混合支付形式四種,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存在著不同的財務風險。現金支付雖然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完成并購并掌握并購中的主動權,但大量資金的投入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資金壓力,是企業的流動資金減少;而股票或股權置換會使得企業的股權分散,也會給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埋下一定的隱患。
企業在完成并購行為后,需要對被并購方的企業進行整合管理,在這個過程當中,由于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業務模塊、組織架構、人員配置等方面都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尤其是在財務管理方面,有可能存在隱性賬務或虛假賬務,給并購方的整合統籌工作帶來一定影響。
企業進行并購的目的是為了擴大規模,提升整體的實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是為了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因此被并購方的價值和發展潛力對于并購企業而言非常關鍵。在進行并購前,企業需要全方位了解被并購企業的各項信息,做好估值調查,科學合理地對被并購方的各項信息進行整體的評估和審核;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評估方式,借助現代化的大數據技術,提升企業估值的準確性和專業性,從而有效控制評估環節的偏差,減少企業估值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降低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融資雖然可以幫助并購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獲得資金,但是也有可能讓企業在未來陷入資金和財務危機當中,因此融資的渠道和方式對于企業并購行為而言也是非常關鍵的。針對目前企業融資單一、融資方式不合理的問題,應當盡量拓寬融資渠道,結合多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風險,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對并購后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資金獲取能力進行一個比較準確的估算,并針對性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和融資數額,才能有效控制企業融資中的財務風險。
支付方式的選擇既關系著企業并購當中雙方的利益關系,也關系著未來企業的資金及債務情況,在進行并購資金的支付時,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支付方式。如果現金支付金額過大,超出了企業的預算和實際的資產狀況,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比較大的債務壓力,這時就需要將現金支付與股權支付相結合,既能夠保障企業正常的資金流轉又能夠防止被并購方所掌握的股權過多,從而將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在完成并購后,需要對被并購方進行全面的整合工作,如果這個階段出現問題,會造成企業內部的動蕩,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帶來極大的隱患。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企業并購和后續工作的有序開展,就需要針對企業并購制定一個完整詳細的并購整合計劃,結合雙方的實力,實現整合與共贏,突出優勢,改善短板,實現深度合并;同時,還要建立針對財務風險的內控機制,對被并購方的財務數據進行嚴格審查,做好財務管理工作的銜接,以規避財務風險,減少并購給企業帶來的影響[3]。
并購是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后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整體競爭力而采取的一種商業行為,并購對于企業戰略發展、結構調整和升級優化具有十分巨大的價值。企業并購中要注重財務風險的防范,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并購整合能力,規避財務風險,保障企業并購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