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山西貞信會計師事務所
管理學早就有成本領先戰略的相應理論,這些理論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合理的低成本設計,來達成更加嚴格的成本控制,繼而提升其運營管理水平,最大化提升企業的綜合效益。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及服務較為特殊,除一些基本的企業運營成本外,在為客戶提供咨詢、審計等服務時,還會產生特殊的人力物力及風險損失成本。要探討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管控方法,我們首先要對其成本構成的特點有所了解。
會計師事務所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經營多以項目為載體,其成本構成呈現如下特征:
一是項目成本占據主要位置。項目成本管控的難點在于成本損耗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由項目風險的復雜性造成的。不同項目因組成要素不同,風險程度也就不同,耗時長、內容復雜的審計項目,風險自然高于基礎性、常規化審計項目。即使是同一個項目,在不同時期進行代理,風險程度也經常有所變化,如疫情條件下,各會計師事務所再開展過往同類型的項目,代理風險是高于當時當地的[1]。當前各會計師事務所對項目成本的管控主要集中在工作分析、人力投入、外勤經費幾個方面,這對項目成本的管控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二是日常成本影響經營管理。這部分成本主要指開支較大的人員、房屋、辦公費用,這部分成本需要獨立管控,是維持事務所正常運轉的大后方。
接下來我們就結合會計師事務所成本構成的主要特點,從戰略層面、項目層面和日常經營層面三個維度,探析成本管控的有效策略。
所謂戰略管理策略,是指成本管控是從事務所全局出發的,以戰略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增強成本管理的綜合效益。以價值鏈為導向開展成本管控,是目前企業成本管控的主流方向之一,其施策重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價值鏈掃描。事務所需在設立之初,就進行一系列的價值鏈掃描,掃描內容包括企業內部、競爭對手、行業現狀、國內外局勢等。經過掃描,對當前的內外環境有清晰的把握,對自身經營狀況有絕對的了解,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和威脅有全面的預判,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
第二,SWOT分析法。通過價值鏈分析而來的各項數據,經由SWOT進行分析,能夠幫助事務所找準成本控制的戰略定位,制定更具針對性地成本控制方法[2];
第三,動因分析法。這里的動因分析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執行性成本動因,包含全體員工、全面質量管理等,另一部分是結構性成本,包含技術、學習和溢價、事務所規模等。進行動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成本消耗的關鍵環節,并在后續的成本控制中重點管控,有的放矢。
上文我們提到,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損耗受到風險程度影響較大,往往是成本管控的難點所在。如果說戰略管理策略是對事務所的全部成本進行管理,那么項目管控則更多地是從具體的審計項目出發,其管控范圍較小,但內容也更詳細,管控周期較短,但對每一個項目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一般來說,項目成本管控主要有項目成本管理生命周期和項目成本控制鏈兩個方向。在開展一個項目之前,事務所需要將項目劃分為不同生命周期,多個審計階段,針對全生命周期構造成本控制鏈,制定項目成本預算,并在后續的項目執行中以此為前提進行成本控制。
需特別提到的是,會計師事務所拿到客戶委托后,其擬定審計計劃和最終審計報告皆因特定項目和客戶而不同,對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就不盡相同。舉例來講,有的項目為經濟責任審計,那么它所產生的審計項目成本必然會高于預算審計成本,這是由注會行業特殊性決定的[3]。
有別于上述兩種管控策略,在日常經營層面開展成本管控,是細水長流的,見微知著的漫長過程,能夠對戰略管理進行補充,對項目管理進行保障,是進一步健全事務所成本管理管控體系的重要手段,應從如下方面著重管理:
第一,人力成本,也是人力資源的重要構成,除了事務所全體人員的基本薪資、社保繳納、培訓費用等,還包含一些因項目產生的非本事務所人員的費用,在預算中需有所設定;第二,公共稅費,是維持日常辦公的固定費用之一,包含辦公用品、固定資產折舊、租金、各種稅金等等,這部分費用一般變化幅度較小;第三,其他費用,也可以理解為日常運營的靈活支出成本,如客戶關系拓展及維護費用、物業費用、中介費用等等。
日常運用成本管理的宗旨就是在保障事務所有序運轉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這部分各單個項目的成本損耗,以小見大,以更高的“性價比”,促進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閱盡全文我們能夠得出,高效的成本管控是會計師事務所謀求發展空間,提升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各大會計師事務所應從事務所全局出發,將戰略管理理論與成本管理方法有效結合,把控好以項目為基本單位的成本,同時對事務所日常運營成本進行管控。多管齊下,構建適用于事務所自身的成本管控體系,促進事務所實現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