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安徽省蕪湖市消防救援支隊
為加快構建新形勢新任務下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根據部局《關于分解下達應急通信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武消〔2018〕68號),要求各支隊抓緊組建應急通信保障隊,抓好應急通信保障隊人員的梯次搭配,以老帶新,保證隊伍的延續性。“三定落編”后,蕪湖支隊為三類支隊,支隊建成9人的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其中指揮員3人,消防員6人;各消防救援站均編配2-3人通信班。
改制轉隸以來,蕪湖市消防救援支隊主動對標“國家隊、主力軍”職能定位,聚焦“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不斷加強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有效提升應急通信保障專業化水平。
將支隊優秀信通崗位人員納入人才庫,并結合培訓、考核、演練等工作開展情況,定期更新人才庫人員,有效保證支隊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支隊通信保障分隊核心骨干的“傳幫帶”作用,組織開展信通裝備集中巡檢維護和技術服務下基層活動,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提升基層中隊裝備維護保養和管理使用能力。
推進信通專業全員崗位培訓,將非通信崗位人員納入日常訓練范疇。組織通信保障分隊整建制培訓,針對應急通信保障水平和實戰能力進行考核,大力提升支隊信通崗位人員的業務技能。結合支隊每月的高層火災演練、大跨度廠房火災演練等綜合演練,開展針對不同類型的災害事故的通信保障合練,提高通信保障在不同環境、不同任務下的快速反應、協同作戰能力。
強化空域偵查專業培訓,聘請地方培訓機構組織開展無人機飛手培訓,規范無人機持證飛行,進一步強化支隊無人機駕駛和空域偵查保障水平。組織開展危化品倉庫火災無人機偵查演練,設置無人機空中懸停常態化檢測、空中測溫、環境氣體監測、穿越狹小空間定點偵查、全景圖輔助決策、三維建模制作等科目,積極探索無人機在實戰中的應用,有效提升災害事故現場信息數據采集和輔助決策能力。
雖然支隊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們與承擔“綜合性、全災種”應急通信保障任務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支隊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站編制5人通信班,現僅有2人實際從事通信崗位,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大多為兼職人員,實際出動過程中無法保障人員到位。各消防站實際從事通信崗位人員也遠少于編制要求。
各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剛剛成立,多數人員近期才從其他崗位調整到位,通信保障實戰經驗不多,業務素質不夠過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戰保障效果。
受實有人數限制,通信保障人員分工不明確,未能完全按要求落實應急通信保障響應規程,災害事故現場通信組織慌亂的情況還時有發生。
支隊實戰化指揮平臺建設推進緩慢,接處警調度系統、圖像綜合管理平臺等均使用8年以上,已達最高使用年限,因經費限制,無法升級更新。部分單位沒有編配通信前導車(越野車)、衛星電話,圖傳設備缺少三軸穩定器等,個別單位裝備運維管理不到位,關鍵時刻設備用不上、通不了。
黃明書記要求:要先依托消防現有應急通信網絡,全面強化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確保中央領導同志走到哪里,現場指揮部建到哪里,應急通信就能保障到哪里。我們要立足“國家隊、主力軍”的高站位,著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裝備精良、作風過硬、訓練有素、敢打必勝”的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通信保障隊伍,不斷強化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崗位履職能力,規范應急通信保障運行秩序和模式,加快適應當前“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任務需要。
黃明書記和部黨組批準同意的《關于組建各級消防應急通信保障隊意見的報告》對支隊級通信崗位編制劃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支隊組建了應急通信保障分隊,按照前突、后方和遂行領導3個通信保障小組實行實體化運行。各中隊也組建了不少于4人的通信保障小分隊。但因“人員占編不在崗”、轉崗人員較多以及兼職現象普遍等原因,無法保證日常學習訓練時間,通信業務能力有所欠缺、實戰經驗不足、組織能力弱。建議調整支隊通信保障分隊人員,保證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消防站通信班5人專職專用,消防員不足的,招聘地方計算機、通信專業的政府專職消防隊員進行補充,以保證支隊應急通信保障分隊人員力量。各消防站無法保證3人應急通信班的,建議招聘政府專職消防員進行補充。
2020年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提質強能年”,也是消防信息化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優化重塑、轉型跨越的關鍵一年。根據部消防局印發《消防救援隊伍信息化建設2020年度實施方案》要求,支隊大力推進實戰化指揮平臺建設、圖像綜合管理平臺升級和接處警系統升級改造,推動消防智能指揮系統建設。并按照“小型化、輕型化、便攜化、智能化”的原則,加強衛星電話、雙模單兵、音視頻布控球、雙光無人機、超輕型衛星便攜站、語音圖像自組網等高精尖通信裝備配備應用。從實戰情況看,部分關鍵通信設備仍未按要求配備到位,嚴重制約保障成效。建議加大信息化建設和應急通信保障器材裝備經費保障,積極向政府申請消防應急指揮調度設備采購專項經費,保障支隊應急通信隊伍建設常態化發展。
部局編制8大類災害事故的應急通信保障響應規程,涵蓋響應程序、裝備編成、力量調度、通信組網方式以及聯勤聯動等要素,為實戰中的應急通信保障提供了規范標準。結合轄區實際,支隊制定了本級應急通信保障作戰編成(見附件)。建議進一步規范本級應急通信響應機制,充分發揮通信保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在各類災害事故現場充當“眼睛”和“耳朵”,全方位采集現場信息。同時,會同戰訓、指揮中心等業務科室,聯合電力、運營商以及設備廠商等單位,組織開展“全災種、綜合性、全要素”的實戰拉動演練,促進通信人員學習掌握應急通信保障機制運行和工作規程,提升支隊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災備意識和實戰能力。
始終秉持“人裝集中統一、保障統籌協調”的原則,立足“全災種、大應急”的作戰任務要求,編制崗位及設備操作“一口清”手冊,區分崗配置現有應急通信保障人員,通過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案例研討、實操實戰等進一步強化指戰員業務素質。建議持續堅持“精銳”標準,鼓勵通信員參加無人機、網絡工程師、無線電操作等社會專業培訓,提升通信人員專業化水平。依托信通崗位大練兵工作開展,以比武考核為抓手,堅持集中訓練和輪值駐訓相結合,著重培養通信崗位人員懂技術、精業務,會指揮、會管理的能力。
黃明書記提出“應對當前各類災害事故,要能夠第一時間,組成網、隨人走,不中斷、聯得上,聽得清、看得見,能圖傳、能分析”的應急通信總要求,部局也建立了大(中)隊直調直報、支隊前突通信兩項機制同時下發了實施細則。建議著重提高無人機偵察、單兵圖傳等實戰能力,進一步固化災害事故現場通信展開程序,促進各級應急通信保障人員養成“隨時拍攝、隨時報告”習慣,并按照“一主一備”布局,快速建立災害事故現場圖像傳輸體系,確保能第一時間展開災害事故現場圖像傳輸、無人機實時偵查、航拍并制作災害現場全景圖等科目,積極構建穩定可靠、暢通高效的應急通信體系,為服務作戰指揮提供可靠信息支撐。
消防救援隊伍應急通信工作處于歷史性的發展關鍵期,機遇稍縱即逝。我們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搶抓機遇、借勢發力,全面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不斷推動應急通信工作提質增效、邁上新的臺階,圓滿完成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處置的應急通信保障任務,不辜負各級領導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