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仁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473009)
對于機械加工專業來講,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工作中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研究也非常重視,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機電一體化行業也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進步與創新,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方面予以重視,以社會發展為要求逐漸創新,機電一體化技術結合了電子、信息、機械等相關技術,是保障機電產品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基礎前提。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競爭力需要用創新產品和技能提高來實現,所以機電一體化創新人才在市場中及受歡迎。以下主要圍繞著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1]。
從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教學實踐工作開展情況來看,由于高校的擴招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無法保障學生實習實訓工作的完成,無法規范學習內容,按照專業條件開展實習工作,而且針對學生的畢業實習來講,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專業講解,導致在校企合作工作開展過程中許多問題無法深入討論,這對學生綜合技能的提高來講極為不利,也是阻礙高職院校培養綜合性技術人才的一大難關[2]。
首先,重視工學結合、進行分階段性教育模式的運用,在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實踐工作中,將學生培養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且階段之間層層遞進,完成實踐教學工作。這種遞進式教學模式是當學生完成該階段教學考核和教學任務后,才能成功進入下一階段,否則還需停留在該階段繼續學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需要根據培養目標制定學生個性化教學目標,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其次,構建與理論教學相互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體系的建立需重視體系結構,將技術應用能力貫穿于整個體系建設中,確保實現教學工作高質量進行,完成高職學生所需的實踐教學工作,為學生基礎技能提升、單向技能訓練和綜合頂崗持續訓練做保障,實現教學以校內實訓平臺為主,企業提供實訓平臺為輔,完成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練。
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校內實訓基地是重要的培養場所之一。但是實訓基地建立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實訓基地內部需要大量的設施設備和人員管理,學生使用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合理規劃。校內實訓基地應該滿足學生日常工程操作需要和技術訓練,在保障所有器械設備滿足的情況下,還要確保輔助工具與設施的合理配置。比如針對鉗工劃線平板問題來講,由于實訓基地只有平板沒有支架,則會導致該工作無法正常進行,但是在鉗工實習中劃線的內容非常重要,光靠一個平板是無法實現鉗工實習的,所以為了保障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可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改造企業報廢機床中的廢棄平板,從而在減少院校資金流動的同時,保障學生鉗工實習順利完成[3]。
校內實訓基地要滿足學校教學的基本操作技能,讓學生單獨進行操作,也能讓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還可以讓教師在實訓基地進行集中講解。根據專業理論來開展實習實訓,規范操作流程,安全實習,對實訓基地的使用章程進行集中講解,各講解要點須在黑板和公示欄中公示。最后,校內實訓基地的設施建設應與實際工廠條件類似,比如工具擺放、空間順序、機床潤滑、保養和維護等,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到實際生產的情況,進而提高實訓效果[4]。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獨立性,重視一門學科其自身的完整性與邏輯性,這導致各學科之間獨立性過強,往往存在教學工作和實際工作脫離的情況,導致課程的針對性下降實用性不高。所以,在進行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時,要將實際教學內容與專業教學結合起來進行人才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需求為原則。順應市場需求變化,不斷調整課程設置,為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將傳統的專業構建模式改變成根據職業崗位的理論知識要求和實踐技能要求為主,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作為基礎原則,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突出教學重點。可以將實踐教學分為基礎技能教學、 專業技能教學和綜合強化技能教學三個方面,在這三個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還不包含實習實驗的內容[5]。
(1)重新定位,制定課程目標。在完成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后才會進行專業課程的實習,對高職院校來講,專業課教師往往只重視課程內容的理論知識,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導致專業課程后面的實習過程難以開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重新定位課程水平并進行改革,也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探索發現過程中解決這些難題,教學改革意識需要不斷摸索積累經驗,先將目標制定的低一點,然后再根據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制定高一點的目標,并組織學生到實際企業制造現場進行參觀交流,了解當前所用的零件加工工藝和加工技術,并對影響加工最終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有效轉換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完成校內外的專業課程實習[6]。
(2)重視基礎,打牢基本技能。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在進行實習實訓課程開展前也要重視專業基礎課程的開展,在確保儀器設備資金充足的前提下辦更多的事,為實訓實驗增添儀器設備。本著“少花錢、多做事”的原則,可利用廢舊器械進行拆卸后重新制作工具,這不但能讓學生對廢舊器械內部結構進行直觀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和實訓工作同樣重要[7]。
(3)開發創新性實踐項目,實行開放性管理機制。高職院??梢酝ㄟ^提高實驗室條件來滿足學生的自主創新需求與個性化需求,保障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完成技術創新工作。另外,根據機電一體化的創新實踐標準建立交流合作平臺,實施開放性管理,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方便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及時交流,技術互通[8]。
高職院校學生面臨著教學資源匱乏、 學生畢業就業難等現實性難題,基于此高職院校要正確處理問題,及時與企業聯系,組織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到崗實習,提前完成畢業實習,完成教學實習就業一體化發展,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1)到崗實習實現多方共贏。到崗實習是以企業發展為原則培養企業所需的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這也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學校與企業簽訂到崗實習就業協議,將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利益結合起來,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性人才,高職院校就培訓什么類型的人才,從而完成了鏈條性的人才輸送,這也讓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使得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大大升高。
(2)健全到崗實習管理制度。根據企業所需的人才需求為前提,按照企業所需人才崗位和用人數量為標準,在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期間就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按照企業的實習標準、考核計劃和評估,對學生在企業間的行為規范進行考核,確保學生有相應的條件進入企業工作后,再通過學校方的教學計劃和標準培訓方案完成校企雙方的考核,再共同為學生簽發實習證書[9]。
在學生到企業崗位實習期間,學校應健全輔導員制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學生實習期間身心健康發展和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學校還應與企業建立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技能培訓工作,在保障學生在企業完成相應崗位工作的同時能學到技能知識,保證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所學專業與崗位發展目標一致。此外,在保障學生學習總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學校也可根據企業需求安排集中式到崗實習或分段式到崗實習[10]。
(3)畢業設計和實習有效銜接。畢業設計答辯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最后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之一,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學生所選擇的畢業設計題目可以由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給出,題目方向以企業在設計、生產、科研中還未解決的難題為主,保障學生畢業設計題目與頂崗實習期間的內容一致,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研發技術并在學校教師與企業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完成實習工作,這對學生將來的綜合能力提高及社會競爭力提高非常有幫助。
對于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來講,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充分融合,不僅能夠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提升有所幫助,還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擁有更多的市場競爭力和就業機會,更大程度保障學生進入社會能夠有良好的發展[11]。
師資力量是院校學生培養質量好壞的關鍵,也是一所院校教學工作開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強化師傅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將師資隊伍一梯隊形式進行學生培養,分別為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專業帶頭人這四個梯隊進行培養,并對投入積極取得成效的教師與鼓勵,使高職院校師資力量逐漸增強。
綜上所述,由于高校的擴招,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要以培養社會企業所需的綜合技能性人才為主,以促進學生發展就業為主要方向,重視高職院校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結合,重視實習實訓與社會實踐工作,鍛煉學生動手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實踐技能。此外,還應重視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教學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改革課程結構教學方式方法,優化創新教學內容,讓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更加貼合社會企業發展需求,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到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也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