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賓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
當前國企改革力度持續增大,在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因此對于內部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視度由此不斷攀升。由此促使國有企業財務核算工作開展趨于規范化轉變,不但有效的提示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違法亂紀的情況產生[1]。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發展,國有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發展當中,應當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并由此不斷增強建設力度,促使國企財務管理及內控水平的持續攀升,最終保障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背景下,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促使企業管理人員越來越注重財務管理與內控制度的建設,由此投入的成本和精力不斷增大。但在實際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當中,卻明顯忽視了與企業實際發展相融合的情況,更多的是對一些優秀、成功經驗的借鑒,因而直接致使相關制度體系在具體落實與執行當中,由此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早已固化的制度體系,并不符合企業實際的運行和發展。在此情形下,國企財務管理和內控制度開始產生明顯的沖突,直接阻礙了內控制度價值作用的發揮,也由此產生一些新的內控風險問題,對企業經營運行的效率造成巨大的影響。并且,也有部分國企在內控制度方面難以有效實現財務管理制度的協調作用,致使財務管理與內控制度脫節情況越來越突出。
權責問題始終是國企財務管理工作改善的重點問題,導致此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控制及監督體系的科學合理性不足。再加上多數企業管理者本身對于職責的認知模糊,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表現出互相推諉責任的情況,由此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也有部分 原因是企業的歷史成因,由此致使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嚴重不足,最終導致權責難以有效統一。具體在經營發展當中,權力與責任界定不明,比如部分管理者具備行政職能,也掌握較多行政資源,但本身明顯缺乏相應的經營能力,責任感缺失,再加上受改革管理思路的客觀影響,最終形成權責不統一的情況。
主要是國內多數國企均存在明顯的“大鍋飯”待遇情況,通常情況下制定的人員考核也主要集中于職工是否準時上下班方面,針對企業內管理者及相關職工的工作效率水平、產品創新能力情況等作出的考核明顯不夠全面。可見,多數國企內績效考核指標的設定過于簡單化,并未切實有效的發揮出績效考核的制度作用。并且多數國企內職工的激勵機制也有待增強,所制定的激勵制度難以有效的起到人員激勵效果。最后是國企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不足,難以切實提升管理者與職工工作積極性,最終致使企業內管理工作及執行力度嚴重不足。
首先要求應當針對內控流程實施優化。需深入分析當前國企發展面臨的形勢,主要是由于當前國企本身處于重要的市場發展地位,需在此基礎上針對相應內容進行規范性的完善。重點在不脫離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整合完善內控流程,不斷明確內控制度的目標及企業部門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內控制度的責任深刻落實至個人,實現人工到人、權責分明的目標。同時還需在此基礎上樹立起良好的風險控制與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盡可能完善企業財務流轉程序的同時,深刻貫徹執行相應制度內容,謹防企業運行風險,不斷減少人為因素所帶來的運營發展風險[2]。再就是應當充分發揮出企業本身內部控制的制約性作用,不斷優化內控流程的同時,強化連貫性控制,這樣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統一。
財務管理權責分明可有效推進工作人員更好的各司其職,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工作出現問題時,表現出互相推諉的情況。這就要求相應的管理層應當深入分析相應部門職責,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內容,并由此將相應職責深刻落實到個人。比如可詳細做好每日值班、巡查等的人員名單,對于每份文件的負責人名單必須將其詳細的記錄在冊,并增強前后定點交接班。在進行崗位調換時需提前做好申請,由此來切實保障責任到人,不斷細化權力與職責。一些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收入、支出、債券及債務等多項資金核算工作,必須要采取多方合作的形勢,這樣才能切實達成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及監督。
這就要求國企管理人員需深入學習和領悟一系列業績考核類文件,要求其應當全面考量企業組織結構情況、實際文化類型等諸多因素。同時還要求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凈現值、經濟附加值及相應的投資回報率等,以此來制定企業年度績效考核整體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詳細的部門與人員績效考核目標,這樣才能切實增強財務管理的執行、監督效果。而對于績效考核目標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要求應當深入分析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由此采取針對性獎懲舉措,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的作用和效果。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展,我國國有企業內財務管理與內控制度必然應當隨之不斷改革與完善。因此,針對當前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現狀需明確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完善思路,比如構建長效內控體系、明確財務管理權力與職責、完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這樣才能保障在當前不斷完善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建設,最終推動我國國有企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