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天津市薊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行政機構的主要職責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既具有公益功能,又具有服務功能。同時,政府的一些權力也包括在內。它們是非營利組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內部控制系統不夠健全,不規范,缺少權力監督,則很可能導致預算資金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和腐敗。當前,許多行政機構單位的內部控制薄弱,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沒有系統,沒有實際的工作以及管理上存在許多問題。
許多基層單位從事內部控制工作,缺乏對內部控制知識的理解,甚至一些員工都問內部控制是什么。有些部門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機構,但職責不明確,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2]。
1.許多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不完整,或者系統落后,存在空白和模糊不清,許多主要控制點均未詳述。例如某公司發現預算管理系統和政府采購系統未處于正規化且未及時更新,其關鍵控制點包括動態預算管理,合同批準和合同分類賬管理。發現缺少相同的系統要求。業務流程中沒有清晰的流程圖,或者流程圖太簡單并且缺乏監督和控制[4]。
2.不重視風險評估,也沒有建立明確的風險評估機制。一些部門不處理內部控制,進行內部風險評估沒有跟蹤和解決現有問題,不改進并且實際上無法預防風險。
存在諸如財務人員短缺,一人多職位,質量低下,缺乏專業知識,財務系統實施不當等問題。一些執行領導者認為,財務是一項后勤工作,雇員人數遠低于工作強度。在某些情況下,員工必須同時處理和執行較小的檢查并獨立工作。因此,不可能在實際工作中將不相容的職位分開,形成有效的相互監督和制約[2]。一些財務人員不善于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會計核算,效率低下。
行政事業單位應健全信息化建設,包括預算管理,預算支出和支出,政府采購,基礎設施建設,公務卡,財務票據和免稅收入。但是,這對于行政機構的內部管理是不夠的。首先,金融體系不包括預算外資本支出的流通。其次,該部門的內部批準,合同簽署,批準,會計管理,業務績效監控和其他費用的應用程序是完全包容,相互關聯的,無法監視整個信息流的過程,而內部控制系統屬于經濟業務[5]。
通過多渠道的培訓員工,尤其是領導團隊,了解并承擔內部控制工作的責任,向各個部門學習內部控制,營造共同的管理氛圍,明確業務責任并提供更多機會去做。完成每個職位的監督和限制的作用。
1.建立內部控制組織,明確業務責任和內部控制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內部控制會議制度,召開了定期的內部控制工作會議,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了總結和討論,完善了內部控制工作[3]。
2.及時更新和完善財務管理和監督體系。財務管理系統是內部控制管理系統的基礎。通過有效且可互操作的經濟業務系統和程序,設備可以遵守規則,確保行政事業單位信息的可靠性,相互監督,平衡并盡可能避免經濟活動。為了改善每個環節的控制點系統,包括預算,編制和審查流程,預算執行和核對,后期評估,收支類型和付款管理,支出范圍和標準,支出,財務管理子模塊[1]。審批權限和報銷流程;資產的固定資產類別和組成標準,固定資產存儲,分配,處置標準和審批機構,資產庫存流程等;采購授權機制的采購審核分類,采購組織的類型和設備范圍標準單位采購,單位內部招標流程,需要采購批準,以及符合供應商選擇標準。
3.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并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單位應建立有效的制度,包括風險評估周期,關鍵點和標準,書面報告,結果和后續行動的應用,定期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的評估,并編寫報告。將它們分組,作為改進內部控制的基礎[6]。
4.定期培訓以不斷提高會計團隊的專業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將根據經濟環境不斷更新和完善會計制度。行政機關必須定期組織財務人員討論和學習最新的財務系統和信息技術,提高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提高業務技能和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效率。
為了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必要通過建立良好的監督管理體系,深化內部財務控制的領導興趣,規范員工的具體工作行為,有效促進行政機構的長遠發展。行政機構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需要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學習可以促進理事機構的健康發展,有效預防和監督風險,提高理事機構的財務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