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 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EPC總承包模式近年來在電力企業中實行廣泛,新建、改建、擴建和日常維護項目大都采用此種承包模式。在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模式下,業主對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分別采取控制措施[1],對項目的控制力較強,但在EPC總承包模式下業主方則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手段。特別在總承包方為設計院的情況下,由于其現場管理方面的明顯劣勢,直接導致業主方承擔的安全風險變大。因此要降低業主方在EPC總承包模式下的風險,則必須在項目招標、資質審核、現場管理等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
業主方應結合項目實際安全風險在招標文件中編制安全招標書,明確安全管理要求包括人員組織結構、人員資質,安全投入等。在EPC總承包模式下,如何選擇質優價廉的分包商進行工程的分包是一項重要的工作[2]。為避免在項目施工中出現以包代管、層層分包的現象,總承包商應提供主要分包項目清單、意向分包單位及相應安全管理要求。明確總承包商在確定分包單位后需將分包方相關資質報業主方審核備案,在源頭對分包商進行選擇控制。
在公司資質審查過程中,業主方不但要對總承包商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和施工記錄進行審查。對已經明確的分包商,除審核其必要的資質外,還需確認是否與總包方簽訂的了合同和安全協議。若同一項目下分包商間存在交叉作業的,則應確認總承包商是否組織其分包商簽訂了互保協議。
EPC總承包模式下的總承包商和分包商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即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這種行為在人員管理上表現較為突出,如:一個項目經理由于負責多個項目,長時間脫崗或雇傭臨時工,造成人員整體流動性大、技術能力低、安全意識差等。項目經理是總承包項目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都應由其負責協調和解決,從而保證項目施工的順利開展。因此項目經理的變更或暫離因報備業主方,經過業主的同意后方可離開,嚴禁缺崗或擅離職守。在作業人員審核時,除對其基本信息的情況審核外,還要對其合同和社保繳納情況進行核對,避免未經培訓和毫無經驗的臨時工進入現場,降低現場出現事故風險的概率。若總承包項目的作業人員較多且施工時間較長的,則應要求總承包商成立相應的班組,建立人員管理清冊,及時對離開和新入職的人員進行更新管理,減少人員流動。
現實安全生產的過程當中,承包商高風險作業往往會出現各種安全紕漏[3],想要有針對性的對高風險作業進行有效管理,就必須在項目開工前完成整體的風險辨識與評估。一級動火、一/二級起重或高于15米的高空作業等,這些都是較常見的高風險作業,若項目施工中有此類作業則可以直接判定為高風險作業。其次可以在項目開工前進行工作危害分析(JHA),采用LEC法進行打分,確認作業的風險等級。在判斷出整個項目中高風險作業數量和計劃開工時間后,應編制專項三措兩案和高風險作業先決檢查表對高風險作業進行有序管理。
“人、物、環、管”四個要素是現場安全管理的重點。大部分承包商生產作業過程中安全管理問題缺乏體系化和規范化,實際安全管理工作隨機化,現場作業中的很多行為違章和裝置違章往往是因為現場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力較低而發生的。在HSE的常用管理工具中如:安全觀察卡、外部設備、機具報備、矩陣式檢查和設備設施檢查可視化等管理工具,都是簡而易懂的可執行性和有效性較高的工具,因此在現場引入此類管理工具可以較大的提高現場作業的管理水平,減少相應違章的出現。
1.安全觀察卡:主要通過作業人員自己對身邊作業的觀察,通過模板卡的填寫,辨識出相應的風險并提出管控措施,不但能有效識別和阻止作業違章的行為,還能提高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2.外部設備、機具報備和設備設施檢查可視化:EPC總承包項目中所涉及的設備不僅是總承包商的設備機具,也包含分包商的設備機具:特種設備(叉車、起重機械)、電氣工器具、拖線盤、三級配電箱和安全工器具等。這些設備機具的質量、規格等參差不齊。要做好這些設備機具的管理,則應對于新入場設備機具做好報備。報備時總承包商應提供設備清冊包括:名稱、編號、檢驗日期和下次檢驗日期等,特種設備需提供相應報告和機具正側面照。業主方相應管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入場檢查,確認設備、機具合格后應在其明顯位置張貼“準用標識牌”和“機具檢驗合格牌”,便于后期現場管理。
3.矩陣式檢查:現場安全檢查一般分為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專項檢查如:工器具、腳手架、起重作業和施工用電等,可參考前期進行的工作危害分析(JHA),根據作業類型風險的不同,制定矩陣式檢查表,明確專項檢查的內容和頻率和檢查人。并根據月度檢查的問題匯總,分析其根本原因,從管理源頭找出解決方案。
總之,對于EPC總承包模式下的承包商管理并不意味著直接對分包的管理、檢查和處罰,而是要明確相應管理要求,依靠總承包商的主要管理人員去落實人員、設備和進度的管理。EPC總承包模式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電力行業的建設和發展,這類承包模式在未來電力企業的發展中必定會長期存在。因此電力企業一定要掌握在這種模式下的安全管理重點,降低相應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