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霖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墊江供電分公司
電網調度水平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主要是人員配備不合理,加之采用的技術手段相對落后造成的。電網運行過程中,一旦技術人員配置數量不足,必然影響電網調度工作的效率。在技術落后的情況下,無論是電力系統維護還是電網調度運行效率都會受到較大的制約。
要保證電網調度工作高效進行,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判斷電網的運行狀態。影響電網調度運行狀態的主要因素包括:設備因素、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最大。例如,調度人員在故障隱患判斷上不足,無法及時排除電網調度中可能存在的隱患。當發生停電問題時,無法及時處理問題,這大大降低了電網調度工作的效率。
在電網調度中,往往發生倒閘操作不標準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生電網調度突發事件或是并網入網等情況,造成系統運行方式的切換與檢修時停放電等期間的倒閘操作不標準。加上倒閘操作人員的能力高低不一,導致每個操作人員編寫出的操作標準存在較大的區別,字跡、格式等的規范存在較大區別,這就導致倒閘操作系統無法達到統一管理的目的。
在電網運行過程中,由于監控力度不足,導致設備缺陷未及時發現,對電網調度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較大影響。在電網調度工作中,設備運行環境惡劣、設備陳舊老化及設備更新升級不及時等都會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帶來較大的影響。
部分縣級電網在調度過程中停電計劃的安全欠缺合理性,沒有進行統籌兼顧,這就導致電網檢修過程中易出現重復停電的情況。另外,在電網停電時間申請和報道過程中,基于多種原因導致停電時間欠缺準確性,往往存在工作延期及停電時間延長等問題。
要提升電網調度工作效率,必須立足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符合自身具體情況的手段,提升調度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確保電網調度運行工作有序且有效開展。同時,因電網調度工作中部分人員的專業能力不高,欠缺安全意識,且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導致電網調度極易出現各種事故。基于此,電網企業必須立足定期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使調度人員意識到崗位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有效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突發問題,確保電網調度工作的正常開展。此外,電網調度人員應積極學習最新的電網調度運行知識與技術,并積極借鑒他人的電網調度運行管理經驗,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電網調度運行管理經驗。
對于電網運行方式的優化,電網企業要對電網運行方式進行全面分析,一旦出現電網超限運行情況,應馬上啟動應急預案,保證電網的順利運行;還需對電網運行中極易發生的事故進行科學預測,制定科學合理的緊急處理對策,并全面記錄相關數據。同時,調度工作中,調度人員必須對電網的負荷變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再結合電網負荷變化的規律來選擇對應的運行方式。此外,調度人員要結合具體的用電狀況對電網的負荷特性進行適當調整。針對企業往往是白天用電、居民夜間用電這一情況,電網企業可對電網的每條線路進行對應調整,采取有針對性的調度機制,進而更好地滿足居民與企業的用電需求;針對臨時用電情況,電網企業應對配電運行方式加以迅速更改,避免發生電力資源的浪費。對于調度計劃的優化,電網企業應做到三點:第一,合理編制調度技術,即結合電網檢修的具體情況,立足于電網設備順利運行,充分保證大眾的日常生活用電等前提條件,對調度計劃進行編制。同時,在調度計劃編制過程中,應極大程度地防止重復停電,實時觀察與記錄停電的次數與時間,借助停電的時間來檢修電網設備,從而提高電網調度運行的效率。第二,對生產技術與檢修計劃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協調,前者需注意預留位置,后者需考慮生產承載力,還需注意在生產技術制定過程中必須有效開展安全生產工作,對計劃是否滿足相關規范進行嚴密檢查,待確定沒有差錯后,即可實施生產計劃。第三,在第一時間內公布停電技術,全面說明停電的次數、路線、時間及對應的范圍等,并對對應的風險事故的防范手段進行下發,盡量杜絕發生意外情況。
對于繼電保護裝置的使用,電網企業應保證這一裝置設置的恰當性與科學性,并規范化此裝置的使用流程,防止天氣、環境等因素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影響,有效提升裝置使用時的質量與效率。此外,電網企業應及時更新部分電網基礎設施,及時升級電網調度工作的自動化,及時更換部分即將老化的基礎設施,降低電網調度工作的風險。
電網調度工作已經隨著我國的科技水平的提升,逐漸的實現自動化,在現實的運行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需要調度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轉變工作理念,從而提到調度的水平和質量,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