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彭水供電分公司
隨著用電量的增長,配電網升級迫在眉睫。如果不對配網系統及時改革,供電過程中的問題將被無限放大,必然發生線路效率、用電安全問題等。在此背景下,配網自動化建設應運而生,作為配電網改革的形式之一,在電力系統終端環節對電網運行建立科學和先進的自動化網絡,提高供電質量,使得供電越來越高效、穩定。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出現與應用,使傳統供電模式發生了轉變,可以實現對配電網供電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對供電故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分析并確認故障區域,并自動完成相關操作,將故障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配網自動化通過對供電系統的監測,以及通過電流與系統變化來作出相應動作,用以維持系統電流、電壓的穩定性,運行維護效率更高。相較之傳統的人工控制模式,可節約更多人力資源,且直接受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保證了良好的人機互動效果,為工作人員提供故障信息,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解決處理掉,快速恢復供電。另外,配網自動化運行過程中,會自動記錄供電量變化情況,為后續的優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對進一步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從配電網網架結構來看,有少量多回線路混聯的問題,接線比較復雜,進行自動化配置存在一定的難度,電能供應的可靠性受到影響。構網的方案存在問題,一些高壓站點不能滿足需求,沒有從當地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接線形式,使得配電網網架不能統籌規劃并實施。實施配電網的自動化建設,但是明顯技術水平不高,主站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對于故障不能及時處理,運行和維護的效率不高。配電網自動化運行中,所采用的是就地型故障指示器,沒有更好地發揮遙測、遙信的作用,降低了自動化系統的效能。由于當地的地理環境復雜,配電網的網架結構缺乏合理性,因此災害能力比較差,抗干擾能力不足,電能供應的可靠性受到影響。設備的故障發生率高。當設備產生故障的時候,對配電網的運行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停電。配網自動化建設中沒有采用較高的標準,線路缺乏抗災害能力,電力設備沒有及時更換,由于長時間運行,線路出現老化的現象,甚至已經脫皮,或者金具已經被銹蝕,必然會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在不良環境中,諸如雷電交加、臺風襲擊或者洪水泛濫的環境中,線路很容易受損,電網的安全性就會受到影響。
在配網自動化建設中還要配套通信光纖建設。將配電自動化系統按照兩層體系結構構建,發揮光纖的通信作用,即主站層與終端設備層之間數據信息傳輸過程中光纖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使用無線公網來完成數據傳輸工作。對通信系統合理運用,除信息傳輸外還可采集信息,對數據信息分層應用。這種管理模式促使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安全可靠運行同時,還能予以技術維護而不需設置單獨的自動化系統并獨立維護。在構建10千伏電纜線路過程中配套通信光纖建設,與當前的電力通信網連接起來。光纖要使用PE保護管套上,與電纜線路同步敷設好。光纖通信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不僅網絡數據信息傳輸的可靠性提高了,而且多芯光纖之間不會干擾。如果單根光纖產生問題,其他單元的數據信息傳輸不會受到影響。光纖的信息通信容量非常大,能夠滿足海量信息傳輸的需求。
實現根據配電系統線路負荷來對供電模式進行靈活調整,前提必須要實時掌握配電線路實際運行狀態,以準確的負荷數據為支持,才能夠保證供電模式的科學性。對自動監測系統進行設計并將其應用到配電網中,即對原有監測系統進行改造優化,進一步提高系統監測精確性,獲取準確性更高的信息數據。其中,需要提高自動監測系統與整個配電網的融合效果,通過兩者的有效聯機額,來獲取更加準確的線路負荷反饋數值,為電力控制與模式調整提供依據。另外,自動監測系統的安裝,要求其能夠分時段記錄配電系統的負荷情況,然后由供電企業根據記錄數值來對變壓器等電力設備進行合理選型,保證能夠完全滿足系統供電要求。
通常情況下,電力企業在進行配網自動化建設時,過于重視電力系統的功能完善,并沒有提高企業的內部核心價值。對于配網的自動化建設來說,缺乏科學完善的規劃設計,導致自動化技術在應用時,無法對配網的應用情況,進行全面的管理,也無法有效的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因此在進行實際建設時,必須提高電壓的穩定性,才能提高區域內的供電質量。例如在進行配網自動化技術應用時,可以對電壓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并且對電壓故障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避免因為電壓的波動,導致用戶在進行電力能源使用時,出現質量不高的問題,從而真正的提高供電可靠性,對用戶的用電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在進行配網建設時,電力企業還可以應用自動化技術,優化建設的質量和效率,確保配網在運行時,能夠為電壓設備的應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為了滿足用戶用電量提升的需求,配網自動化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息。所以,通過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支持,可實現對整個供電過程的動態監管與控制,在不斷的調整優化下,保證在第一時間定位故障點并將其解決,以最小的代價來恢復正常供電,使得系統供電可靠性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