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強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忠縣分公司
電力配網就是配電網,是一種主要負責分配電能的網絡,而且配電網通常是閉環設計、開環運行的輻射狀結構。在很多情況下,配電網的輸電線大于配電線的路徑,進而導致配電網會出現較大的電壓損耗,而配電網的電力供應主要來源是輸電網或是地區的發電廠。在此前提下,通過配電設施將其分配給各級用戶,這便是電力配網的工作流程。電力供應穩定才能有效滿足社會的需求,電力企業必須以提高管理水平為前提,保證供電系統的穩定性,既能保證電力企業的經濟利益不受影響,又能對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預防,進而保證電力配網工作的有效進行。此外,配電網的管理技術作為電力企業正常運行的根本性技術,在管理過程中,要從實際發展情況出發,管理人員要明確一點,配電網的管理同企業發展的整體管理在本質上并沒太大差別,要以實際情況為基準對其進行提調整,才能保證穩定供應電力能源。現階段配電網的運維情況來看,配電技術水平不夠先進,難以合理應用自動化技術,進而導致配電網工作效率不高,供電的穩定性難以保證。因此,要將提高供電穩定性以及用電質量放置首位,改變當前電力配網現狀。
第一,沒有對配網線路設備的巡維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導致一線運維人員并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存在的問題,從而埋下隱患。第二,相關故障的處理流程不規范。中壓故障停電所影響到的用戶數量是最多的,而許多一線運維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查找出故障發生的位置,導致故障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修復,而非故障區域也無法及時恢復供電。第三,配網自動化系統的功能還存在許多不足。線路開關的自動化程度不高,還有許多開關是非自動化的,如果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發生故障,開關無法及時斷開,會出現長時間的停電現象。
業務系統分散建設,造成部分系統的信息孤島和功能重疊、基礎數據分散、數據質量參差、數據差異、服務應用不規范的難題,多專業下難以信息融合、資源共享及動態擴展。一線人員工作量大,大量時間消耗在重復性填寫表格上。缺乏配網生產運行管理統一展示界面和與基層共享信息手段。配電網規模大,設備多,有多套信息系統,跨系統流程多,流轉復雜,一些流轉需要人工進行,工作人員需要登陸多個系統查看信息,缺乏信息化手段給基層班組共享信息,造成工作上的困難和不便。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能夠有效提升電力配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資金的投入。健全管理制度的首要步驟便是要有效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使得管理人員能夠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此外,管理人員要將職責劃分明確,減少權責不明導致工作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的概率,其次,對配網運行階段的管理力度進行加強,實行區域管理承包制度,并按照要求對其進行維護,以此確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最后,管理人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維護計劃,并定期對線路進行維護。
對設備運維工作的相關責任進行詳細的劃分,加大對設備的管理力度,及時發現和處理相關設備的故障問題,提高檢修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對修復故障所需的時間進行縮短。故障的處理過程一定要符合相關要求,要優先恢復非故障區域的供電。
為保障配電網在運行過程中能獲得良好的安全性能,盡可能對日常的配電線路運行工作進行優化,應在安全運行維護管理的過程中針對抗雷暴、抗重壓及抗顛覆等性能進行優化處理,最大程度上提高整個配電線網對于自然環境及災害的抵抗能力。此外,配網還應預設及規劃相應的故障報警設備,保證線路故障發生的過程中能夠在第一時間通知到電力部門,并實現信息的追蹤,在這一管理過程中每個報警設備應負責相應區域內的故障排查工作,在保證報警后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配網線路出現的故障問題。最后應結合實際工程情況適當裝設避雷線及避雷針等設備,減少自然災害帶給配網的危害,提高配網運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采集配網線路在線監測、配電房一體化監測終端等數據,實時監測配網設備狀態量的變動情況,根據設備狀態劣化趨勢分析對設備狀態評估的影響,提醒開展動態設備狀態評價。通過集成生產系統的配網臺賬資料、運行數據、檢修數據,海量準實時平臺和無功電壓監測系統的運行工況數據,建立設備狀態評估模型,實現對配網設備的年度狀態評價和動態評價功能。
綜上,在我國電力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需要極其重視電力配網線的安全性,不僅需要對其日常管理予以關注,管理流程與人員能力也需要進行升級,還要對其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將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優化電力配網體系的運行方式,才能有效推動電力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