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莎莎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早孕先兆流產指妊娠12周孕婦出現下腹疼痛、陰道出血等癥狀,導致早孕先兆流產的病因較多,一般情況下全身感染、嚴重貧血、高血壓、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均可誘使孕婦發生流產,黃體酮為早孕先兆流產患者常用藥物,但是目前對黃體酮給藥劑量尚未形成統一標準[1]。本次研究比較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早孕先兆流產孕婦的臨床效果,比較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黃體酮肌肉注射劑量分別為10mg與20mg的早孕先兆流產患者治療前后絨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以及孕激素等數值變化情況以及足月妊娠率。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早孕先兆流產患者按照黃體酮給藥劑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黃體酮肌肉注射20mg(n=33):該組女性年齡區間為:21歲~36歲、平均(30.62±0.52)歲,孕周/平均孕周為:21天~45天,(34.62±1.42)天。對照組黃體酮肌肉注射10mg(n=33)(n=33):該組女性年齡區間為:24歲~35歲、平均(30.61±0.52)歲,孕周/平均孕周為:21天~46天,(34.61±1.44)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關數據經統計學驗證,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均妊娠未滿12周,因小腹墜脹、疼痛,陰道少量出血入院,參考我國謝幸、孔北華、段濤主編第九版《婦產科學》中早期先兆流產臨床診斷相關內容確診。(2)患者均獲悉本次研究目的后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伴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或伴有傳染病病史患者。(2)排除伴有陰道炎、宮頸炎等其他婦科疾病患者。(3)排除私自應用其他藥物治療患者。
對照組患者肌肉注射黃體酮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828)10 mg,待患者癥狀消失后停止用藥。實驗組患者肌肉注射黃體酮注射液20 mg,待患者癥狀消失后停藥。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絨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以及孕激素等數值變化情況以及足月妊娠率。
結果中計量數據錄入SPSS21.0系統進行處理,(x—±s)相關計量數據 t 檢驗,(%)相關計量數據χ2檢驗,P值<0.05預示組間數據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成立。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絨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以及孕激素等數值變化情況,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絨毛促性腺激素比較對照組高、雌二醇比對照組高、孕激素比對照組高。
2.比較兩組患者足月妊娠率,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有31例患者足月妊娠,對照組有22例患者足月妊娠,實驗組足月妊娠率(93.94%)高于對照組(66.67%),χ2=5.367,P 值 <0.05。
早孕先兆流產近些年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探究早孕先兆流產患者黃體酮不同給藥劑量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符合實際臨床需求,目前,先兆流產患者黃體酮注射液說明書給藥劑量在10mg至20mg,具體給藥劑量尚未統一[2]。早孕先兆流產患者多伴有卵巢黃體功能障礙,卵巢黃體細胞激素合成能力可直接影響孕產婦機體孕激素含量,而絨毛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卵巢黃體轉化為妊娠黃體,繼而增加孕婦體內孕酮含量。黃體酮注射液有效成分為黃體酮,通過肌肉注射黃體酮的方式以增加孕婦體內孕酮含量[3]。本次研究顯示應用黃體酮注射液治療的早孕先兆流產患者給藥后絨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以及孕激素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肌肉注射20mg黃體酮的實驗組絨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以及孕激素分別為(65842.91±230.57)U/L、(927.56±35.26)pmol/L、(128.45±4.57)nmol/L,均高于同期肌肉注射10mg黃體酮的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足月妊娠率比對照組高,由此可見,早孕先兆流產患者20mg給藥劑量治療效果優于10mg給藥劑量,20mg黃體酮注射給藥劑量可提升早孕先兆流產患者足月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