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盛強 遼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住宅的要求逐步提高,更加關注住宅內部空間,尋求能夠長期滿足動態變化的居住產品。一套住宅作為昂貴的商品,往往經歷兩代到三代人的長期居住,在有限的空間條件下最大程度滿足人們的居住理想,要求住宅具有可變的適應性。
《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基本都是圍繞房子的工程,專注度很強,讓我們感受到日本現代設計業的正規化,以及工作的程序化。看著他們有條不紊的工作,感覺到非常安心。沒有太多干擾因素。《夢想改造家》相對來說,程序性和專業性較差,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加強的。
《夢想改造家》的設計師,水平相對來說是國內家裝節目最好的,但是他們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他們大多只懂裝修,如果結構有問題就需要另外配結構工程師,如果其他專業有問題就需要找其他的專業人才。而且他們的關注點在把房子裝修漂亮上,比較表面,所以房子住沒多久一般都會出現各種問題。《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設計師全部是日本一級建筑師,既懂裝修,對結構也非常了解,還懂很多其他的相關的知識,非常全才。可以看到節目中有很多復雜的結構改造、地質改造、供暖通風系統的設計等等,他們的關注點不僅在于如何把空間裝飾的漂亮,而且關注到了很多表面看不見的,但是會影響客戶長期居住體驗的點。
《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對細節的描述有時非常仔細,從設計到找工廠、從各種廢料的處理到設計出不一樣的思路等等。《夢想改造家》相對粗糙了點,更多的關注了效果和效率,情感化設計,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身需求的態度體驗,它包含了喜、怒、哀、樂等多種心理狀態。從生理角度來說,情感是復雜而且穩定的生理評價和反思體驗,大腦的知覺和思維驅動情感的產生。人自身需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等到相應滿足,會催化情感的產生,情感另一方面對人的行為具有反作用。唐納德.諾曼提出在認知心理學角度提出了設計的三個層次,即:本能、行為和反思[1]。情感化設計是基于產品外形、使用樂趣和效率后,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即產品反思層次的目標。情感化設計意在把設計作為情感的載體,充分利用情感的反作用,滿足用戶的情感化需求。在抓住用戶注意力、誘發情緒產生的同時,使用戶與外部環境產生良性的互動,引發積極的“精神力量”,產生積極的正面情緒;避免用戶與外部環境產生不良互動,引發消極的負面情緒。
一個空間設計的優劣不僅是工程驗收時候的效果決定的,還要考慮適用性,就是在設計前要深入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生活習慣,空間設計不是“陽春白雪”,他需要接地氣,需要得到客戶的認可,符合客戶的生活和審美習慣。設計只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方向,具體還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居住的幸福感并不是由空間裝飾到達了何種審美高度決定的,關鍵是以業主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所以在設計是的設計理念與客戶的客觀情況和習慣要找到一個平衡點,空間設計的引導性和適用性值得我們思考。空間改造節目后,網上爆出一些改造后的房子現在堆滿雜物,簡直就像是垃圾堆了,網友都替設計師感到不值。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人類的生活從過去的封建農莊快速的向著高效并且標準程序化的方向轉化,大工廠里為了高效的生產,訓練大批熟練技工。熟練操作規程的最終結果就是人必將被機械取代!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卓別林在《摩登時代》里的經典詮釋,但人是機器嗎?人,會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嗎?我想這里面,我們的設計并沒有回應人們的要求,我們的設計師都太精英了,能夠對五星級酒店的設計游刃有余,但卻無法回應普通人的生活欲求。五星級大酒店可以每隔幾年就裝修一次但是普通的百姓不能。針對普通百姓的空間設計,有別于公共空間的設計,只考慮審美性和需求性是不夠的,還要考慮適用性、持續性和具體的人的個性。這樣看來針對的客戶越具體,對于空間設計而言考慮的就應該越細致,越要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不能只追求效率和審美。
我想聊聊那對于包豪斯的認識,包豪斯——代表了大工業的轉化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它沒有人情味兒。但是國內設計界很多人仍然沒有適應國際社會,特別是中國國情的變化,還在把這種東西當成是一種“新”的東西加以推崇。為什么包豪斯會契合中國的設計界,首先是因為窮,需要節約。更為重要的是著急,美的東西都是需要時間證明的。但是時間對于當下社會是很奢侈的。不鋪張浪費是對的,當因此浪費巨大的空間,犧牲美學的細節是今后進入小康社會,中國的審美所不需要的。請注意,我們強調的精致,不是鋪張浪費,不是土豪們不計成本的揮霍。而是真的要為后世留下點什么,從某一點來說,包豪斯后期強調的是設計,抹殺的是藝術。藝術是強調人性的,尤其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性。
什么是設計?什么是藝術?我們一貫強調“人性”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中國設計界,商務空間,公共空間做得比較好,但是提供給私人的功能性設計比較匱乏,居住空間設計需要考慮得更多,這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