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展召 大元建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在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混凝土內部會擴張,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現裂縫,混凝土施工溫度裂縫大小有所不同。為了規避裂縫問題,技術人員在攪拌混凝土時,可以加入適量緩凝劑,減緩水泥的水化速度,減少水化熱,減少混凝土的溫度裂縫;另外,還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鋼筋和纖維,提高混凝土構建的抗變形能力,減少溫度裂縫;在攪拌混凝土過程中可以使用液壓活塞式混凝土泵,降低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澆筑溫度,緩解溫度裂縫問題。
沉陷裂縫主要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均勻、土質松軟以及回填土不密實、浸水出現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并且,在模板剛度不滿足要求、模板支撐間距過大、底部松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沉陷裂縫,尤其在冬季,土體中含有凍土層,支撐在凍土中的模板在凍土化凍后會出現不均勻沉降,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問題。通常情況下,沉陷裂縫的主要形式是深進裂縫、貫穿性裂縫,裂縫的走向和沉陷關系比較密切,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大的沉陷裂縫會出現錯位,裂縫寬度一般和沉降量呈正比關系。但是,裂縫寬度不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在地基變形穩定后,沉陷裂縫也會不斷穩定。
干縮裂縫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能,干縮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約7d。造成干縮裂縫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程度不同導致變形不同。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利用收縮量小的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合理控制水灰配比,預防干縮裂縫問題。
塑性收縮裂縫主要是混凝土剛凝結時,受天氣,如大風和高溫的影響導致混凝土表層水分流失,混凝土體積收縮,造成建筑表面龜裂。
混凝土由于配合比的不恰當,會導致拌和物之間黏聚力不足而逐漸出現離析現象,尤其是在泵送的過程中,離析的混凝土非常容易發生爆管的現象,甚至硬化之后的混凝土經常會產生蜂窩或麻面的現象。在混凝土原材料的組成過程中因為是多組分的材料,每一組分有不同的性能和配合比,因此會導致混凝土的質量參差不齊,原料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在商品混凝土生產之前針對配合比要進行嚴格的實驗測定,這樣才能選擇出最佳的配合比。在生產過程中也要使用優質的原料。首先在混凝土開裂的原因分析中水泥水化放熱過大是產生開裂的根本問題,因此,在對水泥進行選擇的時候要盡量選取低水化熱水泥。一般情況下,普通的硅酸鹽水泥就能夠滿足施工質量的要求。其次是水灰比設置不合理,水灰比一般控制在1:2,水灰比過小就會造成混凝土流動性比較差,不能滿足建筑項目施工的要求,如果水灰比過大,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水泥,但混凝土的強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混凝土的澆筑是整個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環節中最關鍵的技術,該環節的技術性較強,施工時應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引領,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嚴格要求混凝土傾倒高度和角度,且漿液倒入要保持勻速,避免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內部混入空氣,在混凝土凝固后的結構內形成空洞,影響建筑工程質量。在混凝土傾倒時高度過高容易導致混凝土離析,而澆筑高度過低則會影響混凝土澆筑的均勻程度。此外,建筑工程中的特殊結構如梁、板、柱等澆筑時,施工單位更應提高注意,嚴格要求澆筑工作按照建筑施工設計參數進行,且為保證澆筑時長在可接受范圍內,建筑單位澆筑成排的柱子時可以從一排柱子兩端同時進行澆筑施工,由兩端向中間依次進行澆筑,保障建筑工程的整體承重能力。
在混凝土整體澆筑完成后,施工單位應及時進行振搗工作,振搗器插入混凝土中時工民控制插入速度較為緩慢,避免帶入空氣。并在施工過程中保持振搗器與混凝土表面垂直,勻速攪拌槳混凝土中的空氣排出,使混凝土中各材料有效混合,同時注意避免漏振。且在實際振搗時應注意根據施工情況和混凝土材料的特點調整振搗技術,按照實際情況控制設計振搗設備的移動間距,避免由于移動間距控制不當對混凝土振搗施工產生影響。
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質量和效率,需要盡可能地提高澆筑施工的連續性,但是,由于受各種各樣施工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澆筑施工工作無法持續進行,一旦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暫停了一段時期,將會大大降低混凝土凝結的效果,因此,相關施工人員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縫預留位置設置的科學性。其具體的措施手段是相關施工人員嚴格根據施工設計方案的標準和要求,對施工縫的具體位置進行有效的設置并進行明確標注。
混凝土澆筑、振搗等施工結束后混凝土還需要在模具中等待凝固,在此期間施工單位需要保持對混凝土的養護,避免混凝土產生裂縫。養護手段可以選擇自然養護和灑水等多種方式,建筑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的氣候和季節等選擇適當的養護手段。
我國建筑施工技術整體水平不高,很多應用方面存在著缺失,為了保障工程質量,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必須著力于加強建筑技術的改良優化,其改進不是依靠研究就能完成的,這有賴于行業內部加強溝通交流,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因地制宜加以調整,以本地材料作為根據調整技術,這也有賴于施工人員的靈活應用。相信在建筑行頁從業者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技術可以持續進步,長期保障房屋的高質量、高性能,使更多的居民從中獲益,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