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斌 青海省高速公路養護服務有限公司海西分公司
路面沉降不穩定導致沉陷。造成沉陷主因實際上是由于路基土抗壓不足,因此造成路面從橫縱向上,產生斷裂和下降,由于路基壓實度不足讓路面承載力下降,因此使得路面被破壞[1]。從一些填挖路段來看,碾壓機械無法完成對整個路基范圍的壓實,最終導致無法有效對填方路堤進行壓實,因此道路建設結束后,產生路面沉陷。一些橋梁橋臺無法得到很好的壓實,這也是橋頭跳車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橋頭跳車實際上就是在縱向上,路基產生變形,從縱向形變來看,此危害性也是最大的,除此之外,其構造物本身也會對沉陷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針對大中型橋梁來看,一般選取樁基礎,橋臺一般不會產生沉降,但是橋頭土一般都會高填,因此極易導致路基路面發生沉陷,使得出現錯臺高差,導致跳車。
擁包也就是因為車輛行駛的作用導致路面發生擠壓情況,并且從在路面車道行駛范疇里產生小氛圍的凸起形變。產生擁包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瀝青混合料抗剪強度欠不足[2],另外,還包含以下因素:①因為路面瀝青太厚或者是細集料都集中在一起,在超重載車輛作用形成擁包。②由于路面基層水分太多,使得瀝青面層與基層無法得到很好的連接,在推擠作用下形變導致擁包。③由于基層小范圍里的強度欠缺或水分不穩,導致基層松軟,最終形成擁包。
坑槽也就是路面上產生的坑洞,這主要是因為龜裂以及松散的惡化產生的。這主要是因為水通過損壞處進入內層,并在基層面上進行停留,再加上行車荷載的影響下,使得細料轉化成灰漿,導致面層和基層產生脫離,在車載的擠壓力作用下,灰漿被擠出,使得瀝青面層發生網裂,部分破碎的面層材料在車輪作用下消失,最終產生坑洞,同時范圍不斷擴大。一般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路面上,坑槽成為維修養護最大的難題,特別在雨季更為常見,并且需要多次修補。
因為瀝青含量過多,或者是不夠黏稠的話,就會使得瀝青路面光滑出油,一旦氣溫上升,在車輛影響下,瀝青就會擠出,機會導致路面產生薄油層。另外,如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施工的話,層鋪法施工導致嵌縫料散失也會產生泛油現象,一旦氣溫回升,在行車影響下,多余的瀝青就會被擠出,導致路面出油。
路面由于行車影響,集料棱角被磨平,也可稱作磨光。這就會使得路面紋理發生變化,對路面抗滑性進行了削弱,無法達到標準[4]。在高等級公路上出現的路面磨光會比較多,這是因為路面由于行車影響,磨平了骨料棱角,或者是瀝青路面泛油嚴重導致。
在瀝青路面的水損壞病害中,坑洞(沉陷)最為常見,對于坑洞(沉陷)最好的維修方法是對坑洞外側挖除50cm左右,同時結合坑洞的實際深度情況采取靈活的處理方法,依次鋪筑普通瀝青AC-20C和普通瀝青AC-13C。
路面波浪擁包維修,借助銑刨措施刨平瀝青混凝土,然后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依次鋪筑普通瀝青AC-20C和普通瀝青AC-13C。
瀝青路面出現的坑槽現象可采取“修補”工藝進行維修,也就是將瀝青路面出現松散的部分全部挖掉,若路面基礎相對薄弱,那么需要對基礎進行整修后再重新鋪表面層。對于重新鋪的路面需要在瀝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剝落劑、增粘劑或是采取較為干燥的表面活性物質,如生石灰、消石灰、水泥等等,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強瀝青和礦料的粘結性能,從而促進瀝青路面水穩定性的提高。
對于泛油而言,該病害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道路行車道分布不規律,因此處治時,路段泛油程度為輕度時,可不對表面的石料或者是路段予以處理;路段泛油程度為中度時,路面的摩擦系數嚴重不足,此時可以通過鋪設3-5cm粒徑的粗砂或者是石屑,然后再進行碾壓處理;路段泛油程度為重度時,可借助碎石壓入法進行維修。
就磨光來說,其病害常出現的區域主要在車輛來往較多的行車道上。磨光程度主要體現為路表摩擦力的降低。通過路面銑刨機直接對路表面的粗糙程度進行恢復;通過機械式的噴砂法進行打毛處理,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數,從而改善路面;對于被磨損的路面石料棱角,通過加鋪抗滑層或用乳化瀝青稀漿進行封層處理。
綜上所述,典型的病害類型有五種,分別為沉陷、坑槽、擁包、泛油、磨光等,每一種病害處治的方式不同,其中針對不同類病害的整治措施包括銑刨拉毛技術、銑刨加鋪技術、微表處填補技術等,可采取“修補”工藝進行維修,其他類病害的整治措施包括鋪設3-5cm粒徑的粗砂或者是石屑,然后再進行碾壓處理,通過路面銑刨機直接對路表面的粗糙程度進行恢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