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江蘇冶金進出口有限公司
近些年來,為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居民就業率,我國就企業創辦問題提出了大量的鼓勵政策,市場上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確保經營決策方向正確較為關鍵。而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則是確保企業經營決策不出現失誤的關鍵。可見,為了改善經營決策效果,有必要對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進行研究。
企業制定或轉變經營決策的原因,一般為當前的決策難以支持企業長遠發展、持續進步。而制定新決策的依據,則在于財務狀況較差。財務分析工作過程中,財務人員能夠通過各項報表,了解企業具體情況。上述情況一旦存在異常,則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并非良好,表明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以及調整。可見,做好財務分析工作,能夠為企業發現自身問題提供保證,從而及時制定新決策,及時排除風險、解決問題。
利用財務分析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可增強實力。在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成為我國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經濟類型,而得益于這一經濟的特點,我國各個企業在國內生根發芽,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成長動力,一批一批企業如雨后春筍。雖然市場環境良好,但是企業數量的上升趨勢,也會使競爭與發展環環相扣。企業必須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下,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主動調整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做好分析工作,恰好能夠為企業上述目的的達成提供支持。從長遠的角度看,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對企業實力的增強,具有重要價值。
根據報表數據,財務人員能夠充分了解企業目前的經營以及發展狀況,且能夠與過去的數據做對比,從而判斷企業是否處于不斷進步與成長的過程中。企業中的財務報表類型包括三種。不同報表中,數據的分析方法與內容如下:(1)資產負債表:根據該報表,企業能夠掌握自身的資產總額以及負債情況,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判斷出企業的償債能力。償債能力低,則需要提升這一能力,避免倒閉[1]。(2)損益表:根據該報表,企業能夠掌握自身在一定時間內的利潤情況,判斷盈虧。如觀察報表數據發現,上階段企業盈利較多,則表明當期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以及決策切實可行,反之,則需要調整經營決策,以免造成持續虧損。(3)現金流量表:企業可根據此報表中的數據,判斷自身的投資與融資情況,分析資金去向,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企業財務報表的類型較多,不同報表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指標。企業需了解上述指標的含義,從而實現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為下一步經營決策的制定奠定基礎[2]。
例如: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此指標,為財務報表中的關鍵指標之一。通常情況下,企業的流動比率,與其支付能力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前者數值越高,表明支付能力越強。但根據行業的不同,對指標數值的判讀同樣有所差異。如企業經營方向以傳統行業為主,流動比率>2.0即表明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再如:速動比率=(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流動負債
此指標,在財務報表中同樣較為常見,能夠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數值>1,償債能力強,反之則否。企業需要根據上述指標,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作出經營決策,以應對償債能力不足等問題。如果財務人員在分析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發現此數值>1,企業則保持現有的經營制度即可。如發現此數值<1,企業則需要分析導致短期償債能力差的原因。并在經營決策的過程中,首先強調提升存貨以及應收狀況等項目的變現能力,可以通過抵押等方式實現該目的。另外,還需要積極預防退貨,提高企業競爭力。
傳統的財務分析工作,存在著分析與預算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企業管理者對財務數據、報表以及相關指標知之甚少。財務人員雖了解各項指標的內容以及含義,但難以與管理者有效溝通。受上述因素的影響,財務分析對企業經營決策的支持作用,將難以良好體現。
為解決上述問題,建立完善的財務分析與預算體系較為重要。而達到上述目的的關鍵,則在于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統。例如:企業可以建立“財務分析系統”,企業中的各部門領導者,可以通過該系統為財務人員傳輸財務數據。財務人員需要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月為單位,向企業管理者匯報,并為其分析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分析是否需要調整經營決策。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管理,可顯著提高財務分析的有效性,使其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另外,企業同樣需要建立“全員參與式財務分析模式”。簡言之,每個部門工作人員,都需要參與到財務數據的收集過程中。部門領導者,則需要參與到數據的整理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負責分析數據、統計結果、制作與披露報表,管理者則需要根據財務人員的分析結果,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迅速作出經營決策。
綜上所述,本文對利用財務分析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的相關問題的研究,為各大企業提供了指導,有助于提高經營決策的準確性,使其能夠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提供助力。在未來,各大企業需要加強對財務分析工作的重視,從財務報表入手,對其數據、指標進行分析,確保分析結果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