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銳 重慶市北碚區委黨校
重慶自貿區北碚蔡家區域,是指在兩江新區納入重慶自貿區規劃范圍的86.33平方公里中,北碚的蔡家區域這1.18平方公里。它屬于重慶自貿區,但不在兩江直管區之中,具有相同情況的還有江北區的1.4平方公里、渝北區的9.92平方公里這些區域。重慶自貿區北碚蔡家區域在發展進程中通常有“重慶自貿區蔡家區域”和“北碚兩江蔡家自貿區”兩個稱呼,以下將之簡稱為“蔡家自貿區”。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推進,我國開啟了新一輪以開放促改革的進程,一個新穎而又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浮出水面,研究各個自貿區如何發揮各自功能,實現自貿區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對于自貿區發展研究使用最多的是從地緣角度研究提出的經濟發展的輻射理論。經濟學家佩魯創立增長極理論,他認為由于中心地區發展起步較早以及發展階段較高,會將各種要素從外圍如同旋渦一般進行吸引,從而在中心形成為極點。赫希曼認為,中心地區發展達到某一規模,隨著各種成本的提高,將會向外圍區域逐步遷移,即輻射效應。成思危認為自貿區作為增長極,其輻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貿易服務便利化、物流低成本分布、技術技能及管理經驗的溢出。陳琪等則以上海自貿試驗區為例,研究了其具有的輻射效應、引領效應以及擠出效應。
蔡家自貿區的定位和功能上,使其輻射效應在兩個層面上展開:一是蔡家自貿區要做好重慶自貿區各種要素的承接、轉移,聯動國家級市級平臺發展,復制成功的改革經驗。也就是說蔡家自貿區處于重慶兩江自貿區的邊緣,得以發揮其承接作用,屬于“被輻射”。要探索上級行政審批權力下放權限的工作機制;要對接市級相關部門主動掌握自貿政策和爭取支持;要積極承接平臺項目和引進科技型、創新型、開放型企業,大力引進與外經外貿有關的跨境電商公司、文化創意公司、信息服務公司、金融服務公司等。二是蔡家自貿區的開放型產業體系構建和體制機制的探索創新,會引領北碚全域經濟及制度的創新,即蔡家自貿區對于整個北碚區及其影響范圍之內的區域,處于中心增長極的位置,應該“對外輻射”。自貿區區域外的整個北碚及其他區域作為蔡家自貿區的經濟腹地,通過加強與自貿區的聯系,做好自貿區在發展示范、政策引領和體制創新上的成果復制推廣,結合自身需求尋找適合的政策組合,出臺對企業更具吸引力、更實惠的政策,實現全區域內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將形成全區域的產業梯次,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總之,蔡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貿易和投資上的開放帶來政策和機制的一系列放開,一定會在整個重慶自貿區和北碚及其輻射區域這兩端,一端增加自貿區貿易和投資額總量,并對整個自貿區的產業結構起到優化作用;另一端的外圍區域則獲得了產業發展的海量信息、交通及物流條件的改善,以及為改革提供參考模型和良好外部環境。
主要有三。一是在區位條件上,蔡家自貿區位于嘉陵江以西的半島區域,是嘉陵江匯入長江之前的最后一個最大的大灣區,距離重慶江北機場14.5公里、重慶火車北站14.6公里,距離重慶地標解放碑20.9公里、江北嘴19.9公里,距北碚11.7公里,具備各種產業發展的便利交通條件。二是在產業發展上,蔡家自貿區有同興工業園、蔡家工業園產業的基礎,這兩個工業園作為重慶的市級工業園發展已歷10多年,主要以布局儀器儀表、機械制造、包裝、倉儲等產業為主,近年來作為兩江新區的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產業布局的一部分,不斷引入國內外相關產業企業入駐,產業層次豐富,實力雄厚。因此在蔡家自貿區建設中,要對自貿區內的開發環境進行優化分析,探討合理劃分功能布局的情況,既要在原有老工業園區整合工業產業布局的基礎上,重點選擇對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進行配套來擴大對外開放;又要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合理布局新興城市產業,重點選擇一些新的金融、物流、商貿、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大對外開放,構建起先進制造業配套、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提升經濟開放水平。建議蔡家自貿區在開放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產業發展目標進行適時微調,做到有側重的發展。三是在管理模式上,蔡家自貿區建立的1+6組織架構使自貿區制度既接受到中心的輻射,同時又具有本區域獨特的政策紅利,可以形成疊加局面,要創新體制機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對接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投資、貿易的便利化。應深化轉變政府職能的倒逼機制,建議出臺由項目訴求倒逼制度創新制定出的相應自貿區扶持政策;企業層面則針對企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負面清單管理,力爭形成有特色、有亮點的創新企業范例。
基于蔡家自貿區的特點和條件,在當前我國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共計包含55個片區中找尋可比較對象,分如下3個層面選取有代表性的自貿區片區進行對比分析,提煉總結蔡家自貿區差異化發展的努力方向。
1.將蔡家自貿區納入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兩江片區,即兩江自貿區下的按照功能劃分的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之內,開展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思考。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的產業定位為重點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大健康、國際會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水土云計算產業園、仙桃數據谷、悅來國博中心、健康產業園產出顯示面板、集成電路、云計算及物聯網、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產品,國內自貿區片區中有完全相同產業定位的是: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河北自貿區雄安片區、黑龍江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共計10個,可見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在全國范圍之內產業定位具備較好的差異性。蔡家自貿區作為該產業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充分融入其產業鏈條之中。具體而言,蔡家自貿區差異化發展在產業定位的創新方向可以是形成新興戰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產業集聚生態。基于組團產業發展戰略,針對新興戰略產業尤其是生物醫藥及生命健康產業,著力對其進行引鏈擴鏈,以創新引領產業價值鏈以及供應鏈升級。一是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新的供給,比如為之配套科技研發、產業孵化器以推動產業技術創新,配套財務擔保機構以滿足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發展人力資源培訓、法律咨詢、醫療衛生等外包服務來拉長企業生產鏈條;針對特色產業,可以建立生物醫藥服務及貿易平臺,開發生命健康方面的康養目的地建設,探索“互聯網+健康”模式以完善其網絡交易流程和標準。二是探索與10個相同片區間的產業互動機制,在當前經濟進入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新格局下,由以上10片區所處東中西部的地理分布已具備了產業國內轉移承接的初始條件,相當多的產業可以沿江或沿線布局形成產業帶,進行東中西部融合發展,當前關鍵在于相關機制和平臺的建設,比如統一的企業投資信息庫,產業轉移帶來的分享和補償機制等。
2.從蔡家自貿區在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區劃定位,國內自貿區片區中有相似管理模式的是: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遼寧自貿區營口和大連片區、浙江自貿區的全部3個片區、四川自貿區天府新區片區等,其中四川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雙流)在自貿區行政運行管理體系上與蔡家自貿區很相似。自貿試驗區擔負著改革開放一系列先行先試、勇于創新的重擔,其中對行政運行模式如何更好地與經濟運行方式相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而各個自貿區制訂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在做到了集中規制后,很難再做到按各自貿片區不同特點進行精細規定,即只能就各片區的共性問題集中做出規制、而分片調適功能不足;在自貿區各片區的差異化管理模式發展上,綜合當前分散于各個部門的相同或相近事項的管理職能成為突破口,即是要改變政出多門的現象。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實務工程,蔡家自貿區可以展開很多生動具體的創新,比如從企業角度出發,探索某一事項的部門協作的最有效方式。在協作的方向上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向上和向下的聯動,將上下級的管理權限分配好,實現由不合理的層級管理向扁平化管理的轉化。二是平行的聯動,即同級多部門間事與權的組合與排列,使資源在不同的組合下產生最大的效應。三是各個系統之間的協調,如政府公共部門系統和社會私營部門系統是可以在信息透明、共享的前提下實踐數據的對接聯動的,進而實現政務服務的高效性。可見蔡家自貿區差異化發展,推動制度創新,降低制度成本,也是自貿區建設題中的大有作為之處。
3.將蔡家自貿區與重慶自貿區各兄弟片區、特別是“三北”地區的自貿片區,做橫向比較,探索自貿區間相互銜接和協調,系推進差異化發展,以實現整個自貿區網絡開放水平由低到高的轉變。一是蔡家自貿區在三北地區的自貿區建設中,要學習其他片區的做法和經驗,比學趕超、互學互鑒,深入思考應該干什么,能夠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將要干什么,形成研究政策、制度創新的良好氛圍;二是具體可以學習建立有合作關系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的做法和經驗,在自貿區的產業形態、機制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度合作以實現差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