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湘潭大學
小微企業融資難在我國存在了好多年,小微企業資金鏈容易斷裂,融資難,融資慢更是導致小微企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20年年初發生的這一場疫情,導致全國幾乎所有小微企業在幾個月內不能夠正常開工,疫情過后資金需求方面尤為突出。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營遵循“二八法則”,重心放在高端客戶的維護,對低資產的普通長尾客戶關注較少,隨著改革發展,維護成本不斷增高。然而,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大數據、智能風控、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長尾顧客的維護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占全國企業總量90%的小微企業,如果不支持小微企業,無疑是丟失了銀行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因此,通過金融科技研發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占領制高點的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能夠解決。平安銀行是目前國內在金融科技背景下轉型的佼佼者,同時也是領域內金融科技投入很高的企業。
金融科技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如此迅速地發展,得益于其最大限度的將科技融匯到金融之中。在效率方面來看,跨境支付需要各行之間進行交涉,跨度長、手續煩瑣、如果通過區塊鏈技術,跨過第三方平臺,在共享的信息平臺上進行記錄,用戶輸入密碼即可查詢,有效的提升了清算效率。在盈利方面來看,金融科技使銀行成本降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加快銀行的人力資源由低附加價值業務端向高附加值端轉變,從而全面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在交易成本方面,金融科技的數字化能夠打破顧客的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不用去銀行辦理業務,降低了客戶的成本。
金融科技給傳統銀行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金融科技的技術特點及其龐大的發展空間吸引了很多的投資機構,在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等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金融科技致力于給客戶更好的服務和感受,通過區塊鏈、大數據、風險控制等技術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和降低服務成本。然而農村偏遠地區更加應該重視發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能夠讓金融機構有更廣的覆蓋面、更強的數據處理技術、更高的工作效率,從而能夠充分的服務長尾顧客。
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提到,金融科技的到來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利好。螞蟻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提出金融科技應守正創新,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心,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開放,共同開發合作,助力行業模式升級,更好幫助小微企業發展。
1.制造頂層戰略設計,構建商業銀行專屬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發展是一個集系統性、專業性、長期性和持續性于一體的體系,銀行必須通過對頂層設計的變革才能成功。國內的一些銀行只是在后臺部門設立一個金融科技部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必須由銀行的信貸部、信息研發部、科技研發部等眾多部門共同完成,研發出適合自己的金融業務。
2.打破數據孤島的困境,增強數據使用效率
以往商業銀行在解決小微企業信貸模式時,將用在大中型企業的操作流程用在小微企業信貸上面,他們沒有考慮到小微企業真正的特點,銀行只有通過通過對小微企業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才能做到對每一個小微企業的個性化服務。應該創建由政府、銀行、企業共同創建的金融生態圈,推動三方信息共享,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從而可以讓銀行針對不同的小微企業實施不同的信貸方案。
3.創建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或者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高銀行創新能力
興業銀行是第一個擁有自己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之后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等一些實力較強的銀行也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但是很多中小銀行由于技術或者實力的原因不能夠組建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因此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是大勢所趨,比如工行與京東進行了戰略協作,農行與百度共建了智能化發展銀行和科技研究所,中國銀行與騰訊進行聯合,共同研發金融科技發展。
對于傳統的商業銀行來說,小微企業是不被重視的“長尾客戶”,然而金融科技公司早于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進行了研究,例如支付寶、拍拍貸等機構的出現。金融科技公司悄無聲息的進入了長尾客戶的市場,在金融科技公司發展壯大的同時,使銀行不得不被動的對自己的業務模式發成轉變。金融科技注入銀行的小微信貸會產生如下影響:
(1)促使小微信貸業務向精細化經營管理轉變。傳統商業銀行按照金融科技公司的模式建立小微企業全景視圖,做到精細化經營。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應該對自己的業務進行更加細致的分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定制特殊的執行方案,使執行效率提高的同時也降低了營運成本。
(2)提升對小微企業經營效率。銀行在驅動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的同時,金融科技可明顯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獲客成本、風險成本,并且提高運作效率。大數據風險模型提高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使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透明化;區塊鏈技術可以將票據融資業務由傳統的45至90天縮短至幾分鐘。大數據可以從數以億計的復雜數據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是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信貸模式的探索中,進行快速有效進行決策的高效技術手段,能夠大幅度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經營效率。
(3)打造新型智慧銀行。數字金融引領商業銀行進入了智慧化的時代,銀行可以借助開發新型的產品和服務,借助科學高效的技術服務客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需求,并為其提出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的發展深入到了資產定價、風險管理等核心領域,推動者銀行向智能化的方向轉變,但是轉變的過程也蘊藏著風險。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讓數字金融得以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不斷進行創新,推動著金融改革方向向著信息化、電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進行轉變。
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信貸的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未來將不斷演變進化,派生出更多的模式和應用場景。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風控技術、云計算等綜合應用,一方面大幅提升小微企業服務效率,另一方面使金融機構自身的成本大大減少,同時降低了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是一個雙贏的過程。2020年疫情的爆發也促進了銀行對于小微企業信貸的轉型速度,為了更好地致力于企業發展,很多銀行簡化了信貸模式,增進了研發速度,這樣可以更好更快的為小微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