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麗 大同煤礦集團外經貿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日益增強,這使得國際貿易逐漸成為常態,不斷貢獻大型跨國公司,這也使得國際納稅人逐漸增多,稅收對于國際貿易活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近幾十年,國際貿易總額飛速增長?;诖?,對于國際貿易活動中稅收影響的經濟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國際貿易活動使得各國能夠生產本國最擅長的商品,提升商品生產交換效率;但是在實際的國際貿易活動進程中,各國均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化,并沒有進行徹底的國際分工,即便某一國家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也無法完全專業化地生產單一商品;而受到產出水平的限制,部分國家也無法充分展現出商品的比較優勢。
假定某一國家在沒有開展國際貿易的條件下,人們的產品生產與產品消費相對均衡;假定某一國家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生產了產品X與產品Y。通過分析其生產可能性邊線,對產品X與產品Y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假定兩種商品的要素密度不同、規模收益不同。在不開展國際貿易活動的前提下,該國的消費可能性會集中在生產可能性邊緣線上,若是該國具有一定的貿易條件,則消費情況就會從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向外延展,使得該國可以依靠世界價格比率,借助國際貿易活動與其他貿易伙伴就產品X與產Y進行交換并實現專業化生產。若在開展國際貿易活動后,產品X與產品Y的貿易價格與前貿易前的價格不同,則表明國際貿易活動會使得該國出現更多的消費,產生基于產品X與產品Y的多樣化的消費組合,這表明根據比較利益原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存在實際貿易利得,而這種實際的貿易利得也是指基于國際交換機制的產品轉換過程。
在二十世紀末期,我國為盡可能地吸引外資,加大國際貿易活動金額,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簽訂了給予稅收的貿易協定,即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貿易活動,視其已經繳納部分稅收,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國際貿易活動的活力,極大推動了國內經濟發展。但是,我國與他國簽訂的稅收優惠協議多為單向的關稅優惠,我國企業在國外卻享受不到相同的稅收優惠。隨著國內的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已逐步從資本短缺發展到資本閑置階段,因此,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也更加注重全球國際貿易活動的平衡性。
為更好地探究國際貿易活動與稅收的經濟影響,首先假定在國際自由貿易背景下,進口產品與出口產品的價格在關稅的影響下,會與國內價格產生差異,這會使得進出口產品的國內價格比率出現變化。在國內價格比率的變動下,進口產品的生產力會逐漸被出口產品的生產力所替代。若同期的國際貿易價格不變,依然依照原來的貿易價格開展國際貿易活動,如果消費者想要繼續維持原來的貿易價格,會導致消費出現下降,這表明受關稅影響,原有的生產專業化與國際生產分工的分配情況會出現改變,進而引發生產損失。盡管國際貿易活動依然沿用世界價格比率,但是各國的消費者卻需要為產品外支付高于其貿易價格的實際價格;在進口產品繳納稅金后,國內消費者需要以受保護價格購買進口商品,這會導致無差異曲線與國內價格比例現出現變動,使得國際貿易活動不能遵循原有的世界價格比率。因此,受到關稅保護效應的影響,消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也意味著在國際自由貿易背景下,關稅導致福利水平下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關稅效應對于消費的影響是消費稅收與生產補貼之和;因此,由關稅效應導致的損失主要包括消費損失與生產損失[1]。
通過進一步分析國際貿易活動中關稅的經濟影響,可以發現關稅對于福利水平的影響主要在于,由于關稅的存在,國產品與進口產品的相對價格出現變化,進而使得國內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進口產品的替代產品,降低了本國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正常市場關系,引發了替代效應,進而導致生產者與消費者都要承擔一定的超額負擔,降低自身的福利水準?;诖?,國際貿易活動在關稅的影響下逐步偏離了傳統的比較利益原則。
目的地稅收與出產地稅收即可被認作是選擇稅,也可被認作是一般稅。假定本國在境內購買產品并繳納目的地稅收,本國為國際貿易活動的價格接受者。因此,產品的外國生產者不會受到征稅的影響,但若是產品的價格下降到某一臨界值時,產品的外國生產者就會將產品放到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銷售。與此同時,若本國的生產者無法在臨界價格以上銷售產品,則同樣會將產品進行出口。相對應的,若本國產品的生產者能夠獲得超過臨界價格的商品銷售價格,則表明本國消費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而價格漲幅恰巧為目的地稅收金額。基于此,選擇目的地稅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相對價格,增加了消費者的超額負擔;但是生產者的相對價格不變[2]。因此,在國際貿易活動背景下,選擇目的地稅收并不會影響國際貿易活動。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國際貿易活動為國際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為全球化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通過分析稅收對國際貿易活動的經濟影響,能夠的實際的國際貿易活動進程中,逐步實現各國家與地區的專業化生產,進一步提升國際分工效率,充分各國家與地區的產品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