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東 王宇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行公司業務部
在21世紀,銀行信貸業務管理核心內容是資金管理,涵蓋資金的籌集、資金的投放、資金的運營、財務的分配以及資金風險的識別。銀行的發展和資金風險管控有著直接的聯系,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促進銀行的持續發展,優化公信貸業務管理機制,必須正視公信貸業務風險的影響,堅持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原則,做好信貸風險應對工作。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銀行公信貸業務風險主要來自借款方主體和本行的內部資金儲備,產生于信貸管理活動過程中,系統理解為公信貸業務風險的概念、特征及成因是開展信貸風險管理的基礎。公信貸業務風險不僅具有風險的一般特征,如普遍性、客觀性、不確定性、損失性,而且具備綜合性、政治性、預期性和傳導性等特征。控制銀行公信貸風險,首先要根據其特征做好風險識別工作。一般來講,銀行公信貸業務風險識別是指信貸業務管理人員利用相關知識和一定的方法,根據本行所面臨的風險類型和借款人的資質,圍繞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目標,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模型以及指標體系,對貸款金額與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加工,判斷其類型,形成并存儲風險點的過程,主要包括數據整備、指標模型管理、加工產生風險點三個部分。
做好銀行公信貸業務風險應對工作,必須堅持三項基本原則:第一,系統化原則。公信貸業務風險的產生與發展具有系統化的特征,因此,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工作同樣應遵守系統化原則,制定合理的流程,系統分析公信貸業務風險發生的一般規律,從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應對風險。第二,規范化原則。對于銀行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工作來講,必須根據法律法規與本行相關制度,優化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機制,遵守規范化原則,以此規范公信貸業務風險控制措施。第三,人機結合原則。對于公信貸業務風險的控制應該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同時,堅持人機結合原則,發揮業務管理人員和計算機的作用,將嚴密的數學方法作為分析工具,準確核算公共信貸業務風險指數,制定規避策略。
優化公信貸業務應對方案,控制公信貸業務風險,銀行應建立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信息溝通制度,明確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總行、分行以及財務部內部、財務部與其他部門、財務部與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治理層與管理層的溝通和反饋,發現公信貸業務風險應及時報告并采取應對措施。其次,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應協助本行構建良好的公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環境,建立風險內控平臺,秉承嚴謹的公信貸業務風險防范意識,設置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崗位,不斷完善風險管理模式。與此同時,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應協助本行量化貸款業務管理流程,構建完善的預警系統,加強內部資金管理,對作為貸款的資金進行科學而集中地管理,以此避免出現資金不足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貸款業務管理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三步重要流程:
第一,貸前業務審理流程。在辦理貸款之前,要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從源頭控制風險。銀行實現要根據本行的發展目標和貸款類型制定標準要求,規范客戶的貸款資質管理,限定貸款額。某銀行就制定了這樣一項標準,在本行開戶三個月,信譽度良好的企業,貸款金額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也不能超出該企業的月收入。
第二,信貸審查工作。該項工作流程是指信貸業務管理人員要深度分析、認真檢查貸前所收集的信息,編撰完善的信貸調查報告。一般來講,信貸調查報告主要分為三部分——借款人的申請信息分析,分析信貸風險,相關建議。此外,根據信貸調查報告分析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其次,要做好放款審核工作,即根據信貸調查報告分析結果與審核建議判斷信貸業務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查看借款人所需要的資金是否能按最初的協議放款。
第三,貸后監測工作。該環節頗為重要,在某銀行貸后監測工作中,監測力度和貸款等級呈正比關系。對于正常類貸款,銀行貸款業務管理人員只需要做好抽查工作,對于次級貸款、關注型貸款和可疑貸款應嚴格實施全面檢查,對于損失貸款,不僅要做好全面檢查工作,而且要分析造成損失的原因,盡力挽回損失。此外,在貸后監測工作中,應通過電話咨詢、面談與走訪等方式多方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和借款動向,核查信貸資產,關注資產完整與否以及狀態是否合理,根據調查結果做好信息匯總工作,并編制完善的貸后分析報告。
要加強公信貸業務風險預警工作,細化各項預警信號。目前,常用的公信貸業務風險預警信號主要包括財務風險信號、經營風險信號、擔保狀況風險預警信號和非財務因素風險預警信號,這四種信號并非獨立的,而是并存的。當公信貸業務風險預警系統自動發出預警信號后,貸款業務管理人員應立刻根據信號種類分析風險因素,并制定應對策略。
綜上所述,加強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力度,控制銀行公信貸業務風險系數,貸款業務管理人員應協助本行做好風險識別工作,堅持公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原則,全面優化公信貸業務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