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超 渤海大學經濟學院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正在不斷加快,并且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也加大了重視,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相比較大企業而言存有一定差異,所以致使中小企業不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也就是說,要想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進行管理,除了需要遵循貸款風險管理原則,還要結合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組織開展信貸風險的管理工作。根據相關調查表明,中小企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整體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因此,科學運用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實現這一目的尤為重要。
所謂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主要產生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中,而引發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宏觀環境因素,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因素。基于此,針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成因,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商業銀行要想在該背景下實現穩定發展,則是需要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加大重視,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有關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政策體系,并且讓產業結構發生了改變,但是該結構出現的改變,會對處于下游的中小企業經營造成影響,最為宏觀的影響,就是體現在效益下滑、償債能力降低等多個方面,最終面臨銀行信貸的風險[1]。
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引發商業銀行出現信貸風險的核心因素,就是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資產,甚至高達90%,這些資產的存在,針對中小型發展企業而言,造成了直接影響。此外,中小企業具備的信貸管理體系,并沒有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體現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差異,如:信貸度量和信貸審批流程等,從而致使中小企業極易發生信貸風險。同時,還有很多股份制商業銀行,會在“存款立行”的方針引導下,出現“重存輕貸”的績效考核偏向,最終促使“以貸引存”現象尤為嚴重。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從事商業銀行貸款工作的人員,雖然會在貸款之前調查時,信貸人員針對財務報表和法律文書等書面內容進行調查,但是很少會有工作人員到企業實地中進行調查,由于信貸人員沒有到企業實地進行勘察,所以導致信貸人員對企業的生產周期等其他方面內容,存有了解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對客戶選擇造成了影響,更是讓貸款額度和期限出現了諸多問題。除此之外,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會在發放貸款的時候,針對擔保加大重視,其原因是認為有能力擔保就有能力還款,所以在放貸的過程中,主要是銀行對其自身具備的抵押物價值為基準,然后才考慮該企業是否具有還款能力。簡單來說,從還款來源著手防范企業未來的信貸風險,能讓諸多的信貸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成因為核心,主要從做好貸款前期調查、優化風險評估體系、創建貸后管理制度、優化債務清除體系等多個方面,完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的措施,目的在于確保信貸風險問題得到把控。
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審核中小企業貸款時,不能以原有的固定化審核形式為主,就是說針對中小企業的審核,不應該只停留在企業提交的財務報表和營業情況等文字說明中,而是需要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實地考察和了解。同時,還需要嚴格審核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否和提交的文字說明等內容符合,以及企業的資產情況是否符合貸款條件等。只有做好貸款前期的調查工作,才能確保信貸風險問題有效降低[2]。
縱觀股份制商業銀行現有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體系現狀可看出,有諸多問題有待優化,尤其在創新視角下,更是需要對風險評估體系進行優化。比如:可以從風險防護入手,從此角度對現有的表格內容實現優化,目的在于應全面體現每個債務風險,從而要求債務人能夠做出相應的保障。債務人員需要在納稅風險中,及時簽訂和填寫相關責任書,一旦銀行受到納稅風險,其原因是因為債務人無法順利還款,就需要債務人承擔相應的責任等,以此來保證風險評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完善性。
要想針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加大管理,還可以通過創建貸后管理制度的方式,落實“雙人實地調查制”,指的是對客戶展開調查之后,還需要對工商、單位、稅務等相關單位的信息,進行溝通和交流,確保貸款用途得到有效把控,并從根本上實行賬戶封閉監管,確保每款項目都能得到有效監控。此外,還應當擴大管理范圍,在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客戶生產經營現狀,及時發現風險、分析風險和解決風險,保全信貸資產[3]。
雖然目前商業銀行已經創建了債務清除體系,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因操作難度較大和成功率低等問題,需要在創新角度下,優化債務清除體系,或者也可以利用政府部門途徑,針對債務人進行處理。比如:限制債務人的交通出行和購物等,當債務人受到限制時,就會意識到償還債務的重要性,最終自發進行債務償還。
總而言之,針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管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很多家的商業銀行,都在信貸業務方面存有諸多風險,尤其針對中小企業而言,需要面臨的風險更為嚴峻。基于此,這就需要股份制商業銀行,能對中下企業信貸風險管理加大重視,并通過做好貸款前期調查、優化風險評估體系、創建貸后管理制度等有效方法,提高風險防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