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菱君 西南財經大學
不同于要求上市公司強制披露審計后的財務報告,我國證監會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 CSR)的披露要求相比之下顯得更為“自主”,發展趨勢也稍顯緩慢。2019年1 月16 日,由第三方評級機構潤靈環球責任評級所公布的2018 年度A 股上市公司CSR 報告評級結果顯示:2018 年滬深兩市共有851 家A 股上市公司在披露CSR 報告,其中應規披露報告的公司有407 家,同比減少2.4%;自愿披露報告的公司有444家,同比增加17.5%。但是,2008-2018 年十年間,A 股新增上市公司2000 家,增幅達到134%。而CSR 報告信息披露增長僅為129%。數據說明盡管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公司有所增加,但是主動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企業從總體數量上看仍在少數,披露程度仍不容樂觀。
總體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質量不高,報告內容存在不清晰、不及時、不可靠、不可比等問題[1]。而且對企業已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表明,其質量可比性較低,難以滿足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真實情況的信息需求[2]。保證社會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的一大重要方式就是進行審計,即由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及知識的獨立第三方對社會責任報告出具意見,將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展的必然趨勢。
就CSR 報告的披露動因,我國目前并沒有強制企業對CSR 報告進行披露,選擇自愿披露CSR 的企業主要出于以下兩大動因進行披露。一是“信號傳遞動因”,即公司通過披露CSR 向市場、投資者傳遞一種積極的信號。根據“信號傳遞”,經營情況良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會主動披露對公司經營有利的信息,其中就包括良好履行社會責任活動等,目的是為了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3]。另有學者發現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借助信息傳遞機制,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才能被全體相關利益者所了解,該學者進一步證實了CSR 報告能有效傳遞社會責任表現的信息,增強社會責任表現與企業聲譽之間的正向關系[4]。二是“投資者需求動因”,即投資者要求獲得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從而在對企業的整體表現產生更為準確的評估后進行投資決策。社會責任信息主要向投資者傳遞非財務信息,為資者決策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含量。作為非財務信息,社會責任信息有效彌補了僅靠財務信息無法充分反映企業價值的不足,有助于投資者結合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更好地評估企業的價值,做出投資決策[5]。
我國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亟待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水平較低,尤其是對于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更不完整和規范[6]。從披露的內容來看,我國CSR 報告還處于“起步”階段,質量偏低;報告內容存在不中肯、不清晰、不可靠等問題[1]。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總體質量較低,可比性不足,在披露內容和披露形式上有較大的隨意性,屬于自愿性披露,數量的提高和質量的提高不一致,內容不全,形式單一,披露不充分,可比性不強,缺乏第三方審計[7]。
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審計,能進一步提高報告的可信度,提高投資者對CSR 的使用效率。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外部審計是緩解各方代理沖突的一大利器,已成為一種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8]。從全球范圍看,社會責任審計的主體較為多樣,主要涉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國際認證機構、評級機構及專家等[2]。在我國,主要有兩種方式保證企業CSR 報告質量:一是獨立第三方提供鑒證服務;二是企業董事會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出具的自我聲明。與第三方鑒證相比,董事會自我承諾易操作、成本低,企業更加偏向于進行董事會自我承諾[3]。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外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審計主體應是獨立的第三方,具備對CSR 報告進行檢查和評價的客觀性和獨立性[2]。因而,當前大多是觀點認為CSR 的審計主體應該被限定為具有相關資質與專業勝任能力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學者建議我國注冊會計師關注CSR 報告鑒證業務,爭取對應的市場,將業務向企業社會責任風險咨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以及組織的社會責任等領域拓展[4]。從影響CSR 審計的因素來看,在公司內部,公司規模、盈利能力、公司所處的行業都會對公司是否愿意對CSR 進行審計產生影響,規模大的公司在社會環境中曝光程度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可降低其政治成本與聲譽風險;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也有更多的資本或資源用于投入社會責任報告的審計;重污染、食品和制藥等與社會健康安全問題高度相關的行業則迫于外部道德群體壓力以及管制壓力更愿意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審計[9]。在公司外部要素市場發達程度、媒體平臺監督、地區法律環境都影響了企業進行CSR 報告審計的意愿[3]。
就現有文獻研究結果來看,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強制披露和開展社會責任報告審計對CSR 報告質量的保障與提升作用,因此開展社會責任報告審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次,通過分析社會責任報告審計的投資者需求動因以及社會監管動因,本文發現審計這一外部監督可以有效促進企業進行自主監督和自我檢查,從而抑制企業自身不良行為。同時,在當前CSR 報告審計主體多樣化、不明確的局面下,由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CSR 報告對CSR 報告質量的提升作用更為明顯,因此本文建議將CSR 審計業務納入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之內,進一步增強CSR 報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