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萌荃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
在2016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三個沒有變”,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在新時代的條件背景下,非公有制經濟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在新時代應該如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兩個健康”發展,這是我們亟須重視和探索的問題。
必須要堅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政治立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廣泛開展各類理想信念教育培訓,通過紅色教育、革命教育、國情黨情教育,增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他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共產黨的領導,做到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負,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方針和政策。但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往往專注于非公企業的發展問題,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了解較少,或者很少去主動了解國家層面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理論和政策。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一方面要廣泛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重點宣傳國家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家了解到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總體規劃以及非公有制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樹立典型,利用新媒體多方面、多角度宣傳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讓他們感受到國家對他們的重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這份榮譽感和自豪感也促使他們繼續奮勇前行,肩負起社會責任和重擔,激發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再創佳績的積極性。
首先,要強化服務意識。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面臨問題和困難時,政府要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了解企業的需求進而滿足其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精簡審批手續,完善審批流程,真正做到簡政放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其次,要推進政務公開,優化政務環境。一方面要打造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杜絕吃拿卡要等隱形“潛規則”。另一方面要打造誠信守序的政務環境。想要留住優質的非公有制企業,吸引更多資本進入,誠實守信的發展環境是前提,也是民營企業家的首要考慮。政務誠信體系的建設會給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帶來安全感,提供給非公有制企業安全良好的發展空間,企業才能腳踏實地搞生產經營。這對于優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成長環境,帶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營造公平有序的成長環境和發展平臺,政府在加強法治建設的同時也需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參與。在法治體系和框架下,政商之間要建立融洽的合作互助關系。首先,要弘揚法治文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樹立法治觀念。加強法治教育,大力宣傳法治文化,培養良好的法治氛圍,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民營企業家要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確保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同時也要做到依法辦事,自覺守法。其次,要規范行政執法檢查,營造良好規范的執法環境,保護企業合法經營。確保執法公正,保護投資者個人財產安全以及合法權益。完善法律程序漏洞,確保法律程序公平有效。
首先,可以創建創業園,建立創業基地,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高精尖項目入駐創業園,打造規模化的創業園區。同時可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組織,為企業家搭建一個平臺,拓寬他們相互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讓原本并不相識的有識之士聚在一起,分享創業經驗,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其次,要對企業家創業提供融資支持。建立企業家創業基金,對重點項目給予扶持。同時需要政府牽頭,由銀行提供幫助和融資擔保,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最后,要為企業家創業提供優惠政策。例如,可以減免企業的稅收,或者提供相應的稅收補貼;確保相關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企業家創業如果有特殊需求,相關部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政策支持等等。
企業家自身能力水平關系到非公企業的整體發展。因此,要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培養。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培養計劃納入地方人才培養總體規劃中。針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開展專題培訓,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企業家自身特點,開展法律法規、科技管理等課程,重點解決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疑慮和問題,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培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自主創新意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中,非公有制經濟發揮出重要作用,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是最具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主力軍。在新時代的條件背景下,我們仍然要堅定不移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