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若丹 河北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地勘改制企業在長期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影響下,沿用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沒有良好的人才選拔、使用、引入、退出機制,致使“能人”找不到發展機會,“庸人”找不到離開出口,于是人才隊伍異常臃腫,人才資源嚴重浪費,“人很多,可用之人幾乎沒有”的局面很普遍。此外,地勘改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強調日常性的事務工作,如發放工資、繳納保險、員工任免與調配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地勘改制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缺乏新理念,管理模式缺乏靈活性、科學性。
地勘改制企業員工流失率問題逐漸凸顯。地勘改制企業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粗放落后,員工缺乏成長機會,難以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同時,地勘改制企業的工作環境相對比較差,薪酬機制不靈活,造成大量的80后知識型員工流失嚴重,嚴重阻礙了地勘改制企業的長遠發展。
傳統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模式給地勘改制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首先是員工自身觀念陳舊,不認可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抱著“吃大鍋飯”“端鐵飯碗”的想法,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考核、薪酬改革、新型勞動關系等不認可;其次是管理層對人力資源工作還存在下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人力資源部門的很多工作都只是機械性地執行,根本談不上應用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方法。除上所述,地勘改制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還存在人員知識結構落后、績效考評缺失、考核過程形式化、薪酬分配平均化等問題。
地勘改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與模式、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不足、薪酬管理缺乏活力等。
在“互聯網+”時代,大多數行業的企業員工管理都有了新變化,“互聯網+”時代的員工更加追求平等。地勘改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缺乏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對于員工的管理比較老硬和僵化,往往造成員工與企業、與管理層難以融合,員工不認可地勘改制企業的文化。
隨著時代的變化,員工需要新知識、新技能,員工需要獲取更多的職業成就感、幸福感,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活動。但是,地勘改制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集中在員工職稱評定、工資晉級、傳統績效考核、人員的異動等方面,缺乏系統的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體系,即使有培訓也只是停留在“培訓是工作的要求”“培訓是評職稱的要求”“培訓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等層面,沒有注重員工的心理契約構建。
員工對于薪酬的滿意度高,有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努力工作的供給,企業才能夠有效地留住人才。地勘改制企業中基層員工薪酬水平較低,尤其是受到礦業形勢低迷、地質勘查投入急劇減少的影響,地勘改制企業員工的收入有的甚至不增反降。此外,由于沿襲了傳統人事管理的工資管理模式,“大鍋飯”現象嚴重,真正的績效工資管理在薪酬管理中是缺失的。這影響了地勘改制企業員工的忠誠度,很多高學歷、有能力的員工選擇跳槽或者改行,造成了地勘改制企業人才的流失問題。
在變化的時代,地勘改制企業需要主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和趨勢,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樹立效能管控的新理念,建立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構建數據化管理模式。
過去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都是以人為出發點,著重于控制“人”這一資源。過去傳統的管理理念將人僵化了,在新時代,地勘改制企業需要通過改變管理理念,從控制資源到控制效能,建立效能管控的新理念。地勘改制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沒有必要去與一線部門核算人員成本,而是應該與他們核算投產比,即核算人力資源效能,以提高各個部門的效能。
地勘改制企業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新變化,建立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要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管理者置身于服務角色,將指揮角色轉移到讓一線的基層員工去擔任。地勘改制企業需要建立新的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使得關鍵崗位的核心員工成為新的中心,他們除了要完成專業性的工作,還需要擔負整合功能,讓所有相關資源能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打破邊界,形成快速響應小組,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
地勘改制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建立數據化模式,應建立數據描述機制、數據預警機制、數據預測機制、績效數據化機制,充分發現和利用大數據,增強大數據的利用效率,發揮大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比如有效預測人力資源供給予需求,精準制訂人力資源規劃;有效利用大數據進行績效考核,改善員工的工作績效,實現數據為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的目標。
地勘改制企業需要注重構建員工的心靈契約。地勘改制企業要為員工建立心理契約的平衡機制,引導員工良好心理契約的形成和維系,通過培養就業能力,實現職業忠誠和雇傭保障之間的平衡;通過建立尊重和關愛,實現關系型契約和交易型契約的平衡;實施支持性人力資源管理,實現被動服從與主動組織支持感。
總而言之,地勘改制企業匯聚了大量的地質勘查專業技術人才,是地質勘查優質人力資源的聚集地。在“互聯網+”時代,地勘改制企業需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構建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這不僅對地勘改制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對我國地礦經濟的發展有著戰略性意義。